健康養身★小手術大風險 麻醉怎能不慎選?

小手術大風險 麻醉怎能不慎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1歲的吳先生被疝氣的問題困擾了好幾年,上個月他決定要接受手術解決疝氣問題,並採納醫院的建議使用半身麻醉,雖然手術順利的結束,但他在術後八小時仍無法順利解尿,最後忍痛讓院方為他安裝了導尿管,才順利導出800cc的尿液。而62歲的梁先生也深受疝氣所苦,還有高血壓的問題,去年底他也接受了疝氣手術,但極度怕痛又容易緊張的他,不敢清醒的面對手術過程,因此即使醫師不建議,他還是選擇了全身麻醉,不幸的是在手術中血壓突然飆高,醫師雖緊急使用了降壓劑,卻仍然無法完全控制,最後導致輕微的腦中風。

隨著醫學的進步,有很多較小型的手術,如闌尾炎(盲腸炎)手術、割包皮、疝氣…等,手術本身已幾乎完全沒有風險,最大的風險乃是來自於麻醉!而麻醉並不是只有讓病人完全沒有意識的全身麻醉,還可以根據影響範圍區分為半身麻醉跟局部(區域)麻醉。全身麻醉通常用於頭頸部、胸部、上腹部方面的手術及其他重大手術上;半身麻醉則多用於下肢、泌尿科、疝氣手術、剖腹生產上;局部麻醉一般適用於肢體、區域較小的手術,但也有醫師會使用局部麻醉來取代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進行部分手術。

根據統計,國內因全身麻醉而致死的機率約為萬分之三;半身麻醉死亡率雖大幅降低,但還是有因腰椎麻醉而引起血壓下降休克的風險在,另外麻醉藥效完全消失前,會造成下肢肌肉鬆弛,有17%的患者因此無法自行解尿,需安置導尿管(國內部分醫院則是在半身麻醉完成後直接安置導尿管);局部麻醉則因影響範圍小,作用時間短,致死率幾乎為0,也不需安置導尿管,唯進行該項手術的醫師技術需相當純熟,否則手術時間一旦過長,反而會造成患者更大的痛苦。

疝氣專科醫院院長曾振橿指出,以疝氣手術為例,一般外科醫師因熟練度不足,為了確保病患安全及手術順利進行,多半採用半身麻醉或全身麻醉,但如果是熟於疝氣手術的醫師,因技術純熟、手術時間短,對麻醉劑量需求低,可以採用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

一般而言,麻醉的區域越大,對病患的危險性就越高;因此,曾振橿院長特別提醒,在非必要的情形下,不要使用全身麻醉,而是採用影響區域越小的麻醉方式越好,設法將手術的風險降至最低,才是聰明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79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最新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專家開會結果,7件為接種AZ疫苗後發生的不良反應而需要救濟,最高救濟金額從40萬到120萬元,創下目前救濟金最高紀錄。這位個案住在台東,因為格林巴利症候群,在醫療過程中使用免疫球蛋白與葉克膜,才會產生這麼高的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睽違一年「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再度登場,開放報名中!宣告記者會上,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理事長范姜瑞與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共同呼籲:「邀請大眾響應臉部平權,踴躍報名路跑活動,全憑實力盡情發揮、展現獨一無二的價值!」13歲60%燒傷 卓修世憑實力成健身教練獲2021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Omicron相關的本土病例出現,而北部頻傳防疫旅館內的交叉感染,使得各界人心惶惶。昨(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例改判本土的境外移入個案「案17127」。案17073與兩人皆為「Omicron」,彼此僅相差1個位點。前者入住日較晚但為無症狀患者,且兩人房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3歲的鍾大哥是一名藍領工頭,由於平時都是大量的勞力工作,下班時常跟三五好友們一起去吃熱炒飲酒,紓壓兼顧補充體力,近日更因為天氣嚴寒的關係,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等進補鍋物更是每日聚餐的口袋名單;某日,鍾大哥跟好友正在享受美味薑母鴨時,起身突然覺得胸口嚴重悶痛昏倒在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