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時胖不是胖? 高熱量飲食導致小四學童脂肪肝炎

小時胖不是胖? 高熱量飲食導致小四學童脂肪肝炎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王小弟就讀國小四年級,從小長得又高又胖,體重一直是同齡孩子的95%以上,讓他頗為自卑,日前校內健康檢查更意外發現肝指數(GPT)比正常值高出數倍,經抽血和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脂肪肝炎,所幸透過減少糖飲、體重控制和運動後,肝臟發炎獲得改善,肝指數也恢復正常,讓他重建信心,拒絕再被稱為「胖虎」。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王小弟身高約160公分,體重75公斤,高壯體格讓父母引以為傲,總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甚至「現在胖一點,以後長高就會瘦下來」,以致於王小弟養成「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坐」的習慣,飲食方面也經常喝手搖飲、吃速食,直到學校健康檢查才發現GPT指數高達185,才讓父母驚覺大事不妙。

 

陳德慶介紹,脂肪肝是堆積在肝臟的脂肪引起的疾病,可分為酒精性與非酒精性,前者是由酒精造成,後者主要為攝取過多熱量所致。體內過多的熱量會轉換為脂肪存積起來,當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引起肝臟發炎而導致肝細胞被破壞,此時肝指數就會升高,稱之為脂肪肝炎。

 

陳德慶指出,雖然瘦子也會有脂肪肝,但肥胖仍是脂肪肝最大的危險因子,因此,北美小兒消化醫學會建議,9歲以上體重過重的兒童,應定期接受脂肪肝篩檢,雖然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脂肪肝炎,但只要有效地控制體重,就能改善脂肪肝炎,甚至完全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家長以為少吃油膩食物就可以減少體內脂肪,但其實只要是體內過多的熱量都會轉化成脂肪,因此只單純減少油脂攝取,卻未減少飲食的總熱量,並不會改善脂肪肝,其中又以戒除手搖飲為當務之急,因為手搖飲使用的大多是果糖,比起其它種糖類(如砂糖和葡萄糖)而言,果糖更容易造成脂肪肝。

 

陳德慶提醒,脂肪肝是慢性問題,平時不會有症狀,通常於健檢時才會被發現,有些人會認為脂肪肝為良性,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而置之不理,但長此以往可能會罹患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因此建議多選擇天然健康食物,減少高油高糖食物,養成固定良好生活習慣,例如每周運動150至300分鐘,有效的控制體重,降低脂肪肝病風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護理師退休的李小姐暈眩長達3年,四處找醫師都沒有緩解。輾轉找到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診斷為罹患新分類疾病「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施行歐美研究多年的新治療方法,李小姐終於緩解能正常生活。暈眩長達3年 檢查結果都正常曾擔任護理主管的李小姐具備相當醫療知識,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96年三高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 民眾5年內罹患腎臟病的機率分別是非三高患者的1.7倍、2.4倍及1.6倍。國健署署長王英偉強調,三高是造成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保護腎臟,呼籲...

閱讀詳情 »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基因編輯寶寶」踩紅線,多位基因編輯權威籲全球暫緩生殖編輯!7國17個科學家和倫理學家日前在《自然》上發表聲明,要求各國自願性暫緩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研究,至少5年,希望社會獲得共識、確認技術安全無虞後再繼續實驗。中國基因編輯寶寶 跨過倫理紅線《Vox》報導,中國科學家賀建奎日前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老來得子對寶寶肯定寵愛有加;不過,一項由台大與中國醫大公共衛生學院進行的最新研究發現,除了母親生育年齡過高會增加小孩罹患先天性疾病的風險外,父親生育年齡越高,小孩得到早發性思覺失調症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王世亨助理教授說,父親生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