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少吃多動還是胖? 破解熱量消耗的迷思

少吃多動還是胖? 破解熱量消耗的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減重一詞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永不退流行的一件事,而且不分男女老少。根據統計,隨著年紀增長,體重是會不斷上升的。高雄榮總住院中醫師陳沛亨表示,從30歲到60歲肌力會衰退30%,肌肉量減少、脂肪堆積,能舉起的重量減少,漸漸的身體脂肪越來越多,活動減少、且運動力下降。

30歲開始肌力下降 脂肪也跟著囤積

陳沛亨指出,許多人把減重這件事當成一輩子的功課!為何需要減重?減重的動機,不外乎追求更健康的身體、更理想的體態、減少身體的負擔、增加自信心等,不論出發點為何,找到一個合適的動機,且能持續下去是相當重要的。成功減重的有效方法就是達到「熱量赤字」,讓消耗的熱量比吸收的更多,但絕不是鼓勵少吃或是不吃東西,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建立在適當的飲食以及循序漸進的運動。

為什麼「少吃多動」不合理? 消耗熱量分析 

陳沛亨說,「少吃多動」這個說法其實極為不合理,人體怎麼可能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動得更多呢?從消耗熱量三個主要內容來分析,第一、基礎代謝率:佔70%,其中大腦就佔20%,最主要影響者為肌肉量;第二、自主活動:佔20~30%,這包含了任何有目的性的勞動或運動;第三、食物熱效應(生熱效應):佔10%,身體消化食物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其中以蛋白質類的食物消耗最多;這三個要素都會互相影響。

減肥路漫長 不復胖才是重點

陳沛亨強調,減重最難的地方就是不復胖,然而人體生理機制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得多。減重後的身體,基礎代謝率也會不成比例的下降,若刻意減掉越多體重,身體往往會有極端的反應,最終都會恢復到原來的體重,基礎代謝率也會回到原狀;減重無捷徑,在合理無風險的方式中選取一個對身體健康最有益的方法進行,才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延伸閱讀】

乾癬患者求職屢碰壁 積極治療早日正常生活

35歲乳癌罹病五年肺轉移 CDK4/6助縮小腫瘤90%

「癌王」進程快! 新藥健保給付點燃「胰」線生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2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喜歡將家裡設計成開放式廚房,感覺空間較寬敞,不少餐廳也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不過美國最新研究卻發現,開放式廚房讓人更容易取得食物,吃東西更方便,這可能導致吃太多、暴飲暴食。 開放式廚房 吃得比較多 研究也發現,如果居家設計採用封閉式廚房,吃東西時,熱量會攝取較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秋風一吹,揚起的髒空氣,眼睛很容易因此而過敏,不但會出現癢與乾澀等不舒服的症狀,甚至會影響視力;眼科醫師提醒,若是出現眼睛癢與乾澀等症狀,可以多做熱敷與使用人工淚液來改善。 空氣不好會接觸到很多過敏原 萬芳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珂如表示,最近有不少人因為眼睛過敏來就醫,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寶可夢真是太迷人了!竟然有人會躲在棉被裡玩。就有一名小一學童為了要抓寶,晚上不睡覺,躲在棉被裡猛滑手機,原本近視只有一百多度,才短短的一個暑假,近視就飆升到四百多度,讓家長嚇一大跳。 小學生近視惡化會很快速 小學生開學沒多久,就有一名小一生在學校做完近視篩檢後,被家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每次休假後,尤其是連假之後,便很容易感覺疲累,判斷力也容易變遲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過去以色列一項研究發現,就算只有幾天不睡覺、睡眠不足,也會影響判斷力,且情緒調節也會變差,整個人可能變得鈍鈍的,建議民眾連假後剛開始工作一、兩天,最好讓作息更穩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