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少吃多動還是胖? 破解熱量消耗的迷思

少吃多動還是胖? 破解熱量消耗的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減重一詞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永不退流行的一件事,而且不分男女老少。根據統計,隨著年紀增長,體重是會不斷上升的。高雄榮總住院中醫師陳沛亨表示,從30歲到60歲肌力會衰退30%,肌肉量減少、脂肪堆積,能舉起的重量減少,漸漸的身體脂肪越來越多,活動減少、且運動力下降。

30歲開始肌力下降 脂肪也跟著囤積

陳沛亨指出,許多人把減重這件事當成一輩子的功課!為何需要減重?減重的動機,不外乎追求更健康的身體、更理想的體態、減少身體的負擔、增加自信心等,不論出發點為何,找到一個合適的動機,且能持續下去是相當重要的。成功減重的有效方法就是達到「熱量赤字」,讓消耗的熱量比吸收的更多,但絕不是鼓勵少吃或是不吃東西,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建立在適當的飲食以及循序漸進的運動。

為什麼「少吃多動」不合理? 消耗熱量分析 

陳沛亨說,「少吃多動」這個說法其實極為不合理,人體怎麼可能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動得更多呢?從消耗熱量三個主要內容來分析,第一、基礎代謝率:佔70%,其中大腦就佔20%,最主要影響者為肌肉量;第二、自主活動:佔20~30%,這包含了任何有目的性的勞動或運動;第三、食物熱效應(生熱效應):佔10%,身體消化食物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其中以蛋白質類的食物消耗最多;這三個要素都會互相影響。

減肥路漫長 不復胖才是重點

陳沛亨強調,減重最難的地方就是不復胖,然而人體生理機制遠比我們想的要複雜得多。減重後的身體,基礎代謝率也會不成比例的下降,若刻意減掉越多體重,身體往往會有極端的反應,最終都會恢復到原來的體重,基礎代謝率也會回到原狀;減重無捷徑,在合理無風險的方式中選取一個對身體健康最有益的方法進行,才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

【延伸閱讀】

乾癬患者求職屢碰壁 積極治療早日正常生活

35歲乳癌罹病五年肺轉移 CDK4/6助縮小腫瘤90%

「癌王」進程快! 新藥健保給付點燃「胰」線生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2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年節將至,大掃除是令人頭痛卻又必須完成的難題。除了如何把經歷一年使用而凌亂不堪的物品整理、收納外,東西太多、空間不夠,把不需要物品丟棄的「斷捨離」,更是讓許多人困擾萬分。學習了各種「整理術」還是無法成功斷捨離嗎?諮商心理師林士傑提供一些心理學概念,教大家成功戰勝大掃除!...

閱讀詳情 »

八大綜合台「WTO姐妹會」邀家庭科醫師洪暐傑到節目中「看診」,解決新住民在台灣生活遇到水土不服問題。來賓徐小可笑稱:「我身體很健康,只是很容易受孕!」逗趣表示,不常看家醫科,比較習慣看婦產科! 現場醫師在節目中強調喝水的重要性,徐小可分享曾檢查出有腎結石,那時醫生便提醒要多喝水,她回想情況:「可能結...

閱讀詳情 »

木耳薑汁燒肉片 材料 黑木耳絲⋯⋯ 100g 里肌肉片⋯⋯ 200g 蒜頭⋯⋯ 2 顆 洋蔥絲⋯⋯ 30g 紅蘿蔔絲⋯⋯ 30g 橄欖油⋯⋯適量 蘋果泥⋯⋯ 20g 香菇醬油⋯⋯適量 青蔥⋯⋯ 1 支 薑泥⋯⋯ 10g 米酒⋯⋯少許   作法 鍋中加入橄欖油、蒜片、洋蔥絲、紅蘿蔔絲,以中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66歲的張先生是1名退休高中老師,因排尿不順和夜尿問題到泌尿科就診,發現PSA(攝護腺特定抗原)指數異常,進一步切片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T2a期,僅單側有惡性腫瘤。張先生選擇海福刀無創標靶治療,且採局部治療,保留攝護腺旁的神經叢,因無傷口、恢復迅速,勃起功能幾乎無影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