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少年得「痔」肛門反覆裂傷 釀成肛門狹窄無法正常排便

少年得「痔」肛門反覆裂傷 釀成肛門狹窄無法正常排便

【NOW健康 陳如頤/新北報導】俗話說「十男九痔」,痔瘡為許多民眾的難以言語的困擾,醫師提醒,如有痔瘡或是排便障礙等問題,務必積極就醫,以免肛門狹窄,必須依賴瀉藥或浣腸劑才能正常排便。


73歲柯先生可說是「少年得痔」,年輕時痔瘡嚴重,常排便流血,為此,接受過多次手術,但始終沒有好轉,步入中年後,排便有如惡夢,腹部一用力,肛門就流血,反覆裂傷、疼痛。


近幾年,症狀惡化,必須服用瀉藥,才能排便,且劑量越吃越重,1天要服用4到6顆。年初至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就醫,檢查確診為肛門狹窄,細到連1根小指頭都進不去。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表示,「肛門狹窄」是指肛門口徑變小,以致糞便難以通過肛門,排便時引發疼痛。造成肛門狹窄的原因有2種:


1.手術造成的肛門狹窄:手術切除過多肛門組織,導致肛門皮膚不足,進而伴隨張力過大、過緊,發生率約1.5至3.8%。


2.慢性肛裂:不少痔瘡或便秘患者解便困難,以致肛門反覆撕裂傷,使肛門口纖維化,括約肌失去彈性。


在治療上,慢性肛裂所造成肛門狹窄,只需切開肛門括約肌,讓組織放鬆。如為術後造成的肛門狹窄,則因為皮膚不夠,處理難度較高,放鬆括約肌,也無濟於事,一般建議施以「皮瓣手術」。


進行手術時,放鬆肛門內括約肌,再從肛門外臀部的皮膚設計1個皮瓣,拉到肛門內縫合,補足肛門內側皮膚的不足。蕭光宏強調,每個患者肛門口的寬度不一,必須量身打造適合的皮瓣組織。


以柯先生為例,因之前接受過多次肛門手術,以致出口狹窄,蕭光宏指出,以改良式的菱形皮瓣縫補,延長菱形一角分散張力,術後3天,患者即可正常排便,遠離瀉藥。


蕭光宏提醒,民眾如有痔瘡、便祕問題,務必積極就醫,並透過高纖飲食,補充水分,多多運動來改善排便問題。如果症狀嚴重,常有排便出血,就需至大腸直腸外科接受進一步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求子4年終有果!試管療程成功與否 醫曝:必備3大關鍵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好不容易結束加班,回到家洗好澡、明明累的半死,卻還是忍不住打開電視、賴在沙發上追劇?或是,拿手機狂追刷臉書、IG動態、Youtub視頻?上述情境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態。為什麼你我都知熬夜傷身,會影響隔天工作表現,卻還是捨不得睡,每天樂此不疲,甚至一不小心就通宵到天亮呢? 每天捨不得睡?原來熱愛通宵熬夜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有民眾突然發現自己半邊臉癱掉,眼歪嘴斜,擔心中風了,嚇得趕緊就醫。經醫師評估後排除了中風的可能性,檢查後診斷為秋冬季節交替之際容易好發的「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 以春、秋兩季最好發衛福部南投醫院賴卉蓮醫師說明,「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型及周邊型2種類型。中樞型顏面神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夜裡常盜汗心悸 原來是更年期惹禍一名50歲王小姐,近來夜裡常有盜汗、潮熱紅及心悸等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常得開冷氣才能散熱,但卻也因此讓枕邊人抱怨太冷,甚至因王小姐時常推託性生活,導致夫妻分房睡,也讓王小姐心情備受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直到赴家醫科求診,經醫師抽血檢查後...

閱讀詳情 »

省油、停車便利的機車,是許多上班族穿梭大街小巷的通勤利器!但近來網路盛傳:「機車族罹患椎間盤突出、退化的風險比一般人高」的說法,引起不少騎士關注,但真有這一回事嗎?又是為什麼呢?且聽專業脊骨神經醫學博士怎麼說! 機車族、大卡車駕駛注意!長期處於低頻式垂直震動,易釀椎間盤退化 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張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