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明明很累,為何還通宵追劇、捨不得睡?原來是「補償心理」作祟

好不容易結束加班,回到家洗好澡、明明累的半死,卻還是忍不住打開電視、賴在沙發上追劇?或是,拿手機狂追刷臉書、IG動態、Youtub視頻?上述情境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態。為什麼你我都知熬夜傷身,會影響隔天工作表現,卻還是捨不得睡,每天樂此不疲,甚至一不小心就通宵到天亮呢?

明明很累,為何還通宵追劇 捨不得睡?原來是「補償心理」作祟

每天捨不得睡?原來熱愛通宵熬夜是一種「補償心理」

其實,近來中國就創造了一個專有名詞「報復性熬夜」來泛指上述情境。該說法提到,民眾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現代人白天往往工作太忙、事情太多。由於早上時間都被別人占去,到了晚上才能喘息,有自己的時間;總感覺早睡好奢侈、好浪費時間,而晚上就捨不得睡覺的一種報復行為。

但這樣的行為,真的是一種報復心態嗎?精神科溫閔凱醫師指出,其實「報復」這2個字用的有點太重了。以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應該算是一種「補償心理」,主要是因為人體為了維持正常心理健康,而出現的一種平衡結果。

「補償心理」是由知名心理學家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提出的,她認為補償心理是人體自我的一種防禦機制。由於人處於社會化環境時,常必須迫使自己在他人面前,呈現符合社會既定形象的樣子。但即使再怎麼努力,人終究會有力有未逮情況發生,而為了補償自己的失落感,便容易在下意識做一些事情來讓自己感到滿足、代償難受情緒。

明明很累,為何還通宵追劇 捨不得睡?原來是「補償心理」作祟

好不容易結束加班,回到家洗好澡、明明累的半死,卻還是忍不住拿起手機狂追刷臉書、IG動態、Youtub視頻?

像是,融入電視劇、小說的劇情,將自己投射到故事主人翁中跟著主角大哭、大笑的行為,就是一種藉由和主角一同體會情感上的酸甜苦辣,達到宣洩自身壓抑情緒的一種方式。因此,適度透過以上方式,其實對於民眾紓壓、放鬆並無大礙。

習慣每天偷一點睡眠時間,讓自己放鬆?小心鬆過頭反不利身心健康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普遍有工作時間長的問題,擁有自己的獨處時間實屬不易,因此更容易導致上述情境的發生。尤其是,本來就作息不正常的輪班工作者、醫護人員,以及24小時on call的記者、工程師、全職媽媽等職業上更是常見。

因此,以上族群一到夜深人靜、沒人打擾時的夜晚時,很容易就會因想擁有更多

屬於自己放鬆、解脫的時間,而不小心熬夜熬過頭。如果當事人又沒有妥善控制自己的行為,便容易從每天偷一點睡眠時間放鬆,演變成徹夜未眠、通宵熬夜的窘境,反不利身心健康。

明明很累,為何還通宵追劇 捨不得睡?原來是「補償心理」作祟

溫閔凱醫師醫師分享到,自己在臨床門診就曾碰過一名OL,每天熬夜追宮廷劇,結果深陷白天精神不佳、夜晚亢奮失眠惡性循環的案例。(圖片非當事人)

溫閔凱醫師醫師分享到,自己在臨床門診就曾碰過1名OL,平時上班工作壓力大,職場中勾心鬥角嚴重,常讓她束手無策;而剛好前陣子宮廷劇熱播,看著劇中女主角從備受欺凌到過關斬將的心路歷程,讓她忍不住將現實職場遭受困境的自己投射其中。

於是她每天一下班就熬夜更新劇情,每天都看到忍不住睡著才罷休。但長期熬夜的結果卻讓她白天昏昏欲睡、注意力難集中,且老是動不動就控制不了脾氣,和跟同事吵架、起衝突。除了工作效率受影響,沒想到等到電視劇結局後,自己仍舊也深陷白天精神不佳、夜晚亢奮失眠的惡性循環中,讓她困擾不已,只好輾轉前來就診、尋求協助。

抒解生活壓力這樣做才健康!精神科醫師公開3大秘訣

正因為相關案例不少,所以溫閔凱醫師也強調,想要避免上述現象發生,設立停損點非常重要!建議民眾不妨可用設立鬧鐘的方式,規範自己到了一定的時間點,比如,最晚半夜12點半、1點,就要停止手邊動作,準時上床就寢。或是,謹記以下3大秘訣來加以調整,就是有效防止以上情形發生,又能有效抒解生活壓力的好方法:

秘訣1/回歸正常作息:

盡量養成準時就寢的習慣,若真的有難以入睡的問題,建議可嘗試培養屬於自己的睡眠儀式。例如,睡前什麼都不做,聽一首舒眠的輕音樂;或進行3~5分鐘的腹式呼吸/正念呼吸、冥想等,都是幫助放鬆,讓自身更易進入睡眠模式的方法之一。

明明很累,為何還通宵追劇 捨不得睡?原來是「補償心理」作祟

所謂的「幸福撲滿」指的就是平時就多做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比如,下午給自己10~15分鐘喝杯咖啡/茶的時間放鬆,就是一種。

秘訣2/避免補償心理:

試著找出白天的壓力源加以排除,像是職場問題,可試著軟性與同事或上司溝通反應。或是向親友訴苦、聊聊天;或是,進行一項自己喜愛的運動,也都是能幫助放鬆、避免出現補償心理的好選擇。

秘訣3/減少壓力累積:

雖然適度的壓力有激發潛能、幫助人體成長的作用,但適度減少壓力累積對於身心健康維持也很重要。建議民眾面對壓力時,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來找回幸福感:

▶正向思考:以正面、會帶來好結果的方式去思考,換句話說, 就是透過思考,去實現樂觀的想法與能量 。

▶累積幸福撲滿:所謂的「幸福撲滿」,指的就是平時多做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比如,午餐時間找家喜歡的用餐地點,享受一個人悠哉用餐的時間;下午給自己10~15分鐘喝杯咖啡/茶的時間放鬆;辦公、生活空間放些能讓自己看了開心的紓壓小物等,都是幫自己累積幸福撲滿的方法。

【精神科醫師小叮嚀】:

最後,溫閔凱醫師也提醒,想要避免陷入白天精神不佳,夜晚卻亢奮失眠、忍不住補償性熬夜的惡性循環中。民眾平時就應盡量保持正常的身新生活,養成每日定時就寢、起床的習慣,並培養喜愛的運動或休閒興趣,就是既能陶冶身心、有利紓壓、放鬆的好方式。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5/701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流感流行季來了,新冠肺炎疫情間打疫苗有保障!新年度的季節性流感又即將報到,安南醫院家醫科陳泓毓醫師提醒,流行性感冒除會有一般感冒常見之症狀如咳嗽流鼻水外,還會有發高燒、嗜睡和全身肌肉痠痛等較嚴重之臨床表現,而且有一定百分比的朋友還會引發併發症而住院,在入秋後如有感冒症狀...

閱讀詳情 »

人以食為天,每天我們都吃進大大小小的食物,但也常常看到許多食安的新聞,如何才能食得安心、食得健康呢? 9月份灃食教育基金會的「良食脈動」講座,特別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謝昌衛老師、國立陽明大學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系楊登傑老師為食安解密,分享檢驗的專業之處,陪伴民眾一起了解食安知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每3個人就有1個人有行動力隱形危機!數據顯示,台灣骨質密度過低、環節不適、肌肉量過少的人數高達720萬,潛在「行動力不良」的盛行率恐佔3成以上的人口。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提醒,行動力不良通常合併骨骼、環節、體力等問題,中壯年族應重視骨骼保養、肌肉訓練。國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每年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而乳癌多年來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根據最新1期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每10萬人中有78.9人罹患女性乳癌,相較前1年發生率增加5.9人,為發生人數與發生率增加最多的癌症,且增加比率以早期發現者居多,人數占比從民國102年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