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尿液紅通通! 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尿液紅通通! 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最近的尿液是什麼顏色呢?一名菸齡50年的7旬老翁,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成為每天需服用多種藥物的「藥罐子」,一年前突然出現無痛性血尿,就醫發現膀胱長了10多顆腫瘤,其中最大約3公分,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膀胱癌。幸運的是,老翁經半年多免疫治療,癌細胞消失,迄今維持一年,病症保持穩定。

輕忽無痛性血尿 15%泌尿道上皮癌確診已晚期

收治上述患者的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明昕表示,膀胱癌是泌尿道上皮癌的一種,其他還包括腎盂癌和輸尿管癌。在台灣,每年平均新增3700多名泌尿道上皮癌患者,其中2000多人是膀胱癌。

特別的是,15%泌尿道上皮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這是因為大部分泌尿道上皮癌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出現警訊之一的無痛性血尿時,覺得只是尿液只是突然變紅、變深,身體也沒什麼其他不適,因此不以為意,殊不知健康已經亮紅燈!

高齡、腎差、體弱 約5成晚期患者連化療也不能用

相較於早期,晚期癌症的治療更加艱辛!以泌尿道上皮癌來說,初期患者以內視鏡刮除的小手術為主,但若癌細胞侵犯較深或轉移至其他部位,往往需動大手術,將膀胱或腎臟摘除後,可能還需用化療接續治療。

楊明昕醫師表示,約50%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可以在手術合併化療的幫助下,讓病症獲得不錯的控制,但研究也發現,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中,約6成合併腎功能不佳,無法接受傳統化療。另外,高齡、體弱多病、合併高血壓或心臟病等疾病,也都可能導致患者錯失化療治病的機會。


尿液紅通通! 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楊明昕醫師表示,「無痛性血尿」是泌尿道上皮癌的警訊,民眾不可輕忽!

突破泌尿道上皮癌治療困境 免疫治療新救星

幸好,目前已有免疫治療可以選擇。研究證實,過半數的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使用免疫藥物治療的存活可超過一年,甚至有1/4病患腫瘤完全消失。且相較於傳統化療易有耳毒性、腎毒性和神經毒性等副作用,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輕微且發生機率較低。

前述老翁便在確診為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時,經醫師綜合評估年紀大和患有多重慢性病後,接受免疫治療。而在經過半年多的免疫治療,老翁身上的泌尿道上皮癌癌細胞消失,迄今一年,病況控制良好。

楊明昕醫師表示,健保在今年4/1起將免疫治療納入給付,對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是一大福音,但健保名額有限且申請條件嚴格,若是不符合規定者,建議與醫師討論,如何善用資源,以尋求較合適的治療。另外,一般人若發覺血尿,切莫輕忽,務必到泌尿科檢查;一旦確診為泌尿道上皮癌,也應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6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高齡近80歲的魏爺爺因攝護腺肥大出現排尿不順,前往泌尿科進行攝護腺刮除手術,進一步檢驗刮除下來的組織發現有癌細胞,經過與醫師溝通討論各種治療方式,最後決定使用海福刀微創標靶治療。因為出血量少、風險低,手術前暫停抗凝血劑的時間較短,也降低停藥期間恐引發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術後恢復迅速、正常生活。1...

閱讀詳情 »

心臟病的表現不只有胸悶胸痛,腹痛、背痛、下巴痛、牙齒痛都可能是心臟病症狀。醫師表示,出現非典型症狀的民眾若就醫後並未緩解,尤其是同時有三高、肥胖、吸菸習慣或心臟病家族史的人,須警覺這可能是心臟發出的求救訊號。 60歲陳先生飲食時間不定、偶爾暴飲暴食的生活習慣,以致身高僅163cm,體重卻有95公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夏季期間傳染病疫情頻傳,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疫情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日本腦炎、登革熱等疾病隨氣溫而升高。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腸病毒大小朋友都要勤奮洗手、消毒,至於持續延燒的登革熱,應注意防蚊措施,並施打日本腦炎疫苗;若民眾有疑問,可至全台社區藥局進行夏日傳染病防疫諮詢,...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都有甲狀腺結節困擾,如果腫塊越來越大,除了增加罹癌風險,還會影響外觀,1名28歲李小姐右頸有約4公分大小的甲狀腺良性腫瘤,脖子宛如掛了1顆乒乓球,確實不好看,常引來旁人注目。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鄭世平表示,約3分之1的國人有甲狀腺結節問題,比率相當高,其中以女性居多,大部分為良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