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尿液紅通通! 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尿液紅通通! 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最近的尿液是什麼顏色呢?一名菸齡50年的7旬老翁,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成為每天需服用多種藥物的「藥罐子」,一年前突然出現無痛性血尿,就醫發現膀胱長了10多顆腫瘤,其中最大約3公分,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晚期膀胱癌。幸運的是,老翁經半年多免疫治療,癌細胞消失,迄今維持一年,病症保持穩定。

輕忽無痛性血尿 15%泌尿道上皮癌確診已晚期

收治上述患者的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楊明昕表示,膀胱癌是泌尿道上皮癌的一種,其他還包括腎盂癌和輸尿管癌。在台灣,每年平均新增3700多名泌尿道上皮癌患者,其中2000多人是膀胱癌。

特別的是,15%泌尿道上皮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這是因為大部分泌尿道上皮癌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出現警訊之一的無痛性血尿時,覺得只是尿液只是突然變紅、變深,身體也沒什麼其他不適,因此不以為意,殊不知健康已經亮紅燈!

高齡、腎差、體弱 約5成晚期患者連化療也不能用

相較於早期,晚期癌症的治療更加艱辛!以泌尿道上皮癌來說,初期患者以內視鏡刮除的小手術為主,但若癌細胞侵犯較深或轉移至其他部位,往往需動大手術,將膀胱或腎臟摘除後,可能還需用化療接續治療。

楊明昕醫師表示,約50%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可以在手術合併化療的幫助下,讓病症獲得不錯的控制,但研究也發現,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中,約6成合併腎功能不佳,無法接受傳統化療。另外,高齡、體弱多病、合併高血壓或心臟病等疾病,也都可能導致患者錯失化療治病的機會。


尿液紅通通! 老翁竟確診晚期膀胱癌

▲楊明昕醫師表示,「無痛性血尿」是泌尿道上皮癌的警訊,民眾不可輕忽!

突破泌尿道上皮癌治療困境 免疫治療新救星

幸好,目前已有免疫治療可以選擇。研究證實,過半數的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使用免疫藥物治療的存活可超過一年,甚至有1/4病患腫瘤完全消失。且相較於傳統化療易有耳毒性、腎毒性和神經毒性等副作用,免疫治療的副作用較輕微且發生機率較低。

前述老翁便在確診為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時,經醫師綜合評估年紀大和患有多重慢性病後,接受免疫治療。而在經過半年多的免疫治療,老翁身上的泌尿道上皮癌癌細胞消失,迄今一年,病況控制良好。

楊明昕醫師表示,健保在今年4/1起將免疫治療納入給付,對晚期泌尿道上皮癌患者是一大福音,但健保名額有限且申請條件嚴格,若是不符合規定者,建議與醫師討論,如何善用資源,以尋求較合適的治療。另外,一般人若發覺血尿,切莫輕忽,務必到泌尿科檢查;一旦確診為泌尿道上皮癌,也應及早治療。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6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本週將新增50萬確診?台大公衛副院長陳秀熙23日表示,預測扣除中國8萬人,全球至3月28日確診人數將累積達73萬人,並希望各國防疫升級,讓預測錯誤。此外,台大公衛運用各國陽性率和病例再生數計算成數學模型,建立「社區流行陽性率臨界指標」,估算台灣疫情控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年約60歲高血壓患者林先生(化名),除腎功能差之外,即使同時服用6種降血壓藥物,在家測量之收縮壓仍常飆高至170~180毫米汞柱,家人十分擔憂。高醫附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蔡維中為林先生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手術隔天即可出院。術後林先生固定回診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看過公視推出的器官捐贈職人劇《生死接線員》的劇迷,應該不陌生劇裡相當經典台詞:「他都已經死了,你們還要摘走他的器官?我不會讓你們碰他的!」這句話深刻描繪了器捐者家屬最直接且不捨的情緒。擔任該劇專業顧問、臺北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提及,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捐贈者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24日公布國內新增20例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和1例本土病例,截至目前累計216例確診(今日新增案196至216),分別為178例境外移入及38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2人死亡,29人解除隔離,其餘病況穩定,持續住院隔離中。 最小年紀僅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