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近80歲的魏爺爺因攝護腺肥大出現排尿不順,前往泌尿科進行攝護腺刮除手術,進一步檢驗刮除下來的組織發現有癌細胞,經過與醫師溝通討論各種治療方式,最後決定使用海福刀微創標靶治療。因為出血量少、風險低,手術前暫停抗凝血劑的時間較短,也降低停藥期間恐引發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術後恢復迅速、正常生活。1年後回診,檢驗報告指出目前無復發的跡象。
臨床上多數早期攝護腺癌病患常在健檢抽血或是良性攝護腺肥大出現症狀時,進一步切片檢查才發現。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泌尿科醫師蕭志豪表示,局限性的攝護腺癌(stage T1~2)、尚未擴散轉移,可考慮選擇達文西腹腔鏡攝護腺根除手術、海福刀微創標靶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等3種治療方式,來根除癌細胞。
傳統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是將整個攝護腺摘除,原則上優點是可以一勞永逸,缺點是手術時間至少需4小時以上,且必須全身麻醉,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年長病患,風險指數相對提高。再者,切除過程中需相當精準,若切除不乾淨,仍有殘存癌細胞的風險;切除過多則易傷及鄰近的括約肌及掌管性功能的神經,恐造成術後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的後遺症。
至於放射線治療,則須歷經門診治療約3、40次,過程中恐有照射到直腸、大小腸及膀胱之虞,輕則引發腸躁症、頻尿,嚴重甚至幾年後會出現出血性膀胱炎等狀況。
相較於前述2種治療方式,海福刀微創標靶治療手術風險相對較低,蕭志豪指出,海福刀主要是利用超音波定位量出攝護腺的位置並框定精確範圍、形狀,避免傷害到膀胱、直腸等器官,然後以高能量的超音波精準傳遞至組織並加熱至85度以上進行燒灼並殺死癌細胞,熱能讓血管凝結時出血量也少,經燒灼後的攝護腺組織會由身體自行吸收或結痂自行脫落,不需縫合。術後恢復十分迅速,戴著尿管最快翌日即可返家,尿管約放置1至2周,待傷口穩定後可拔除。
目前醫界認為攝護腺癌罹病成因主要為細胞基因突變,與遺傳基因、年紀、飲食西化有關,年紀越長,攝護腺癌發生率越高,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近年也有年輕化趨勢。蕭志豪強調,早期攝護腺癌不一定有症狀,若等到出現骨頭疼痛等轉移症狀出現,通常已無法根治。因此,建議民眾早期篩檢、早期治療仍為上策。
蕭志豪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可抽血進行攝護腺癌的PSA指數篩檢,有家族史應提早至45歲檢測,平時多喝水、勿憋尿,不久坐、適度運動,以及 適量補充茄紅素、南瓜籽等食物,都有益於預防攝護腺肥大的保健。
相關搜尋: 健康養身養身健康養生食譜健康養生餐健康養身毛巾操健康養生網
相關推薦
部桃住院大樓全列高風險 3族群回溯隔離總數破5千人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4)日晚間18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召開第2次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1月6日至19日由部立桃園醫院出院病患,包含陪病者,與回家同住家人經與第889例接觸民眾,即日起由出院日算居家隔離14天,完成者將安排採檢,呈現陰性持續7天自主健康管理,初步估計影響高...
閱讀詳情 »因應居家隔離數量大增 檢疫民眾可遠端緊急醫療諮詢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住院大樓相關人員,不論醫護人員、病患、陪病者等,目前全數都須隔離,如果已經出院回家,即刻起不得外出,至少影響5000人,衛福部因應部桃專案,規劃檢疫民眾緊急醫療線上諮詢平台,有醫療需求居家隔離者,可藉由手機線上諮詢,不出家門也能有初步醫療專業判斷。 中央流...
閱讀詳情 »辯護「只出不進」策略駁「封院」 醫護人員負荷是關鍵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再引爆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邱淑媞,在18年前因SARS和平醫院封院爭議,邱淑媞批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未能「封」住病毒,指揮官陳時中今(23)日下午回應,「只出不進」考慮到醫療量能與負荷,醫療人員高壓工作容易有很大疏漏;但晚間陳時中政策卻類似180度大...
閱讀詳情 »新增3例境外由南非與美國入境 皆在居家隔離出現症狀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來自南非第886例、美國第887例、第888例,3人共匡列39名接觸者,2人列居家隔離,其他則是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886例是本國籍40多歲男性,去(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