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目前已核准五家業者上市居家快篩試劑,並公布相關指引,像是篩檢陽姓民眾,需要依照身分別,自行跟衛生局聯絡,或是前往社區篩檢站。但藥師公會卻擔心,沒有追蹤系統,可能造成社區防疫破口。另外,販售通路與諮詢藥局不同單位,也引發責任歸屬不明問題。
本土疫情尚未停歇,指揮中心增加檢測量能,允許使用居家快篩試劑,截至目前,有五家業者獲得核准,未來民眾能自行購買,篩檢陽性後,也有指引可循。
快篩陽性,依照身分,自行通報,不過這項指引卻也引發藥師公會擔心,居家快篩,缺乏追蹤系統,恐怕造成社區更大風險。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 許有杉:「確診以後,他怕的就是,只是待在家裡。另外民眾自行到快篩站,或者是所謂的合約醫院,醫院的名單或是相關單位,也要再清楚的告訴(民眾)。」
藥師也提出,居家快篩試劑,未來不只在藥局,連在藥妝店、醫材行、超商,都能買到,指引中卻只附上社區藥局名單,讓民眾諮詢,但若是當下販售通路,提供錯誤資訊,導致民眾誤用,責任歸屬該如何探究?
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 許有杉:「快篩的品牌也有幾個,不是由社區藥局賣出的時候,社區藥局的藥師並沒有經手,所有的快篩劑指導上的部分,賣跟服務不同單位,這個會相當的奇怪。」
居家快篩即將上路,相關配套還須訂定得更加明確,避免後續造成更多問題。
鐘子昀 李明華 台北報導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大愛新聞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