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居家辦公 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保持距離美感的家人,現在因COVID-19疫情的蔓延而被迫24小時的綁在一起,原本規律上、下班的通勤生活變成了居家辦公,雙薪且有孩子的家庭,甚至變成在家搶電腦辦公或視訊上課!沒有私人的空間、沒有可以靜一靜的時間,在這時期,情緒也變得更加敏感了,許多伴侶面臨相處上的爭辯,甚至發生離婚、分手的情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教您小撇步,【SAFE】度過居家抗疫。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Stop」:停下來


剛開始面對衝突時,往往會因為心急,而反應過度或採取強烈的防衛心,讓事情變得更糟,俗話說生氣沒有好話,當你覺得氣氛越來越緊張,自己講話語氣越來越高昂,脾氣要上來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可以告訴配偶,自己現在很難過,需要時間冷靜下來,晚一點再討論。


▸「Avoid」:避免衝突擴大


為避免衝突擴大,可先適時迴避,待在不同空間,給彼此冷靜思考的空間,用自己的方式釋放衝突的情緒,可能是大哭一場、大吼大叫、搥打枕頭或是聽音樂做運動,讓自己能好好的宣洩。


▸「Face」:面對問題


就好像堵塞的水管需要疏通一樣,因為各種原因而形成的問題,好像是水管中的堵塞物,若不清除,它將越積越多,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當冷靜思考後,因正視衝突點,雙方可以共同腦力激盪,協商出1個具體可行的方法。


▸「External」:善用外在支援


能正面討論彼此的不和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現溝通障礙,可以找值得信賴的朋友、親戚,幫助釐清問題的癥結點。但如果其中一方產生生理、心理症狀時或有暴力傾向時,建議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兩個完全不同成長背景與脈絡的人,在同個屋簷下生活,本來就不是1件容易的事,當共同要面對1件事時,不同的價值觀,就可能需要磨合,沒有百分之百適合自己的人,最重要的是雙方要懂得去溝通,解決問題,若您或您周遭的親友,遇到兩性關係困難處理的議題,而導致情緒困擾需要協助,可以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服務安心專線1925,臺北市政府安心服務諮詢專線(02)3393-7885(請幫幫我)(周一至周五、9時至22時)或0979702035(周一至周日、9時至17時),亦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查看相關心理協助訊息,希望能協助彼此順利地度過這段時間。


更多NOW健康報導
▸疫情衝擊經濟生活壓力大 每天2包菸和老婆上床慘了!
▸疫情來襲企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 何修榕提出5大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COVID-19肆虐以來,民眾一旦出現嗅覺異常,不免擔心染疫。其實,嗅覺異常不僅是新冠肺炎的可能症狀,也是帕金森氏症典型症狀之一。便有病友確診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過去與家人到漁港遊玩,唯獨自己聞不到「海味」,竟然與睡眠障礙、便祕等「看不見」的症狀一樣,都是帕金森氏症早期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腦中風急救送醫和一般急症的急救送醫有所不同,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內科曾弘斌主任與高志堅醫師受邀至宜蘭地區消防隊,針對腦中風急救的特殊性,為打火兄弟們進行教育講座。 中風失能比例逾6成 家庭負擔沉重 曾弘斌主任表示,第一次中風的病人,在中風一個月後的失能比例逾六成,其中半癱瘓...

閱讀詳情 »

養成「在早餐吃」的習慣,效果特別好! ◉ 維持健康從「早中晚的三餐」做起 各位有沒有好好的吃早餐呢?很多人可能因為早上時間不太夠,就用一杯咖啡隨便解決早餐。 想要提升健康意識的話,省略早餐會是一個令人遺憾的選擇。之所以會這樣說是因為省略早餐會提高肥胖風險。 省略早餐會使午餐和晚餐的食欲升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精準醫療這個名詞儼然已經成為高科技醫療的代名詞,尤其在癌症治療這一塊,從最初通殺的化學治療進展到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追求的就是找出病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長庚紀念醫院基隆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臨床經驗豐富,陪伴過的病人不計其數,同時也擔任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的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