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居家防疫皮膚變爛!起疹發癢、網狀紅斑… 3C皮膚災情你中哪一樣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好好宅在家防疫,雖然是每一位好國民應盡的義務,但在家狂用 3C 產品,在皮膚科門診已經衍生出一片皮膚災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洪郁婷一一盤點,有人將筆電放在大腿上烤出網狀紅斑,還有過敏性皮膚炎的人頻繁接觸含有「鎳」成分的手機、筆電、平板電腦等電子裝置,更是瘋狂起疹發癢。

很多人以為防疫少出門,少了防曬及空汙的摧殘,皮膚狀況應該更好,但皮膚科醫師警告,居家防疫一旦使用3C產品的時間增多,同樣可能引發一些皮膚災情。

洪郁婷表示,首當其衝的就是緊盯螢幕,躲不掉的藍光攻擊,因為不只紫外線(UV)照射會讓皮膚產生色素沉澱、破壞膠原蛋白,其實電腦、手機螢幕的藍光可深入到皮膚更深層,產生氧化自由基,造成光老化。

門診也看到有人在家習慣把筆電放在大腿上使用,殊不知,如同用熱源烘烤,長期下來會造成皮膚表層血管擴張,紅血球溢出皮下組織,造成網狀紅斑,久了會形成色素沉澱,這樣的網狀紅斑被稱為「火逼性紅斑」,千萬不要為了一時方便,害了皮膚。

洪郁婷說,另外還有人抱怨,接觸含金屬的3C就起疹、發癢,原因就在於手機、筆電、平板電腦等,常含有「鎳」成分,有過敏性皮膚炎的人若頻繁接觸這些用品,可能會在接觸部位引發皮膚發癢、紅疹及脫屑;另外,對金屬鎳過敏的病人,若食用含鎳較高的食物,如玉米、蛤蜊、堅果等,亦可能會引起全身性過敏性皮膚炎,造成汗皰疹的反應。

洪郁婷指出,最後,居家防疫期間,作息容易變得不規律,熬夜上網玩電動、追劇,會讓眼睛周圍血液循環變差,有可能導致眼周暗沉,形成俗稱的「熊貓眼」。因此,無論從健康角度或護膚原則來看,都應養成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

除了過度使用3C可能衍生皮膚災情,皮膚科醫師也提醒,有些防疫的自我保護措施,也容易產生皮膚狀況,最常見的就是過度清潔雙手或酒精使用,引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建議洗完手後要擦乾雙手,並擦上凡士林或護手霜保養,防疫同時也別忘了愛護雙手。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驗毒只花數分鐘! 長庚把「人體細胞養在晶片」成功開發新藥、食安快篩

首批93萬劑BNT疫苗抵台 指揮中心:效期至明年1月15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食管癌、胃癌、賁門癌、大腸癌等通稱為消化系統癌症,也是常見而多發的癌症。近年來我國消化道癌症的發生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胃、食管、肝、結腸等消化系統的癌症占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六至七成。專家指出,在諸多造成消化系統癌症的原因中,飲食習慣是一個很重要的主導因素,看來簡單的一日三餐不僅提供生命的能量,同時...

閱讀詳情 »

未來的醫療科技若只仰仗分子生物學家、腦神經科學家的努力,能說的故事有限,內容也不夠精彩,但若將資料科學家的意見納入,或許就能解開許多看似無解的醫學謎題,甚至還能促進醫療品質的提升。 Google 在 2008 年推出流感趨勢預測,藉由統計關鍵字的搜尋次數,就能預測全球各地的流感疫情發展,不僅資訊更...

閱讀詳情 »

近日,對岸四川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段萍說,她所收治的年齡最小的癌症患者僅有5歲,足以證明癌症的發病時間有年輕化的趨勢。女童的母親說沒有患肝癌的家族史,孩子平時身體也很好,只是從小就愛吃方便麵、火腿腸,也喜歡喝可樂,平常愛吃零食。“在我們醫院住了半年,可惜最後還是沒有救治過來。&rd...

閱讀詳情 »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共數據開放項目 OpenFDA 正式上線,提供開放性醫療資料庫給全民做查詢,最先推出的服務是藥物副作用的資料彙整,包含數百萬件提交給 FDA 的藥物不良反應和醫療過失記錄。在 OpenFDA 之前,這些數據雖也可獲得但難以應用。 數據來源主要是 2004~2013 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