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居家隔離不想關出不安焦慮 跟著治療師「2周課表」保健康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疫區返台、接觸過新冠肺炎確診者,不少人都得面臨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的「坐健康監」要求,長達2周時間,不想關出不安與焦慮,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提出4項建議,可以規劃充實的2周課表按表操課,尤其每天運動、每天利用電話或視訊與親友聯繫十分重要。

國內需要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的人數眾多,不少人都因為面對突然的居家生活限制,出現不安與焦慮、擔心等心理壓力,也可能因為長達2周的限制而打亂了原來的工作或作息。

張自強說,其實民眾可以趁機檢視自己生活型態,充實度過2周後又是健康的一條龍,第一就是重新檢視自己的日常,先列出原來預計的工作或規劃,再重新一一檢視其重要性或急迫性之後,會發現其實真正需要立即處理的事情有限,有許多非必要的工作或是活動可以先略過,在做完必要的聯繫後,放下原來的過度擔心,開始安排2周生活。

第二,要規劃充實的2周課表,包括每天正常的作息和量體溫很重要,每日按時起床後:早餐、活動時間、午餐及新聞資訊、午休、活動時間、盥洗、晚餐及新聞資訊、家庭時間與朋友聯繫(電話或視訊)很重要、日記或心得、就寢等。

至於「活動時間」,張自強建議,可安排電影欣賞、手工製作、美術繪畫、烹飪烘焙、3C研究、偶像追劇、網路KTV、練習樂器等活動來從事。

第三,得每天運動以維持健康,不過,居家檢疫或隔離時無法作太過劇烈的運動,一切以在自己家裡就能完成的較佳。例如:從頭到腳的各個關節的伸展運動,每個關節活動時要慢且角度盡量做大,以達到充分運動放鬆的目的。或是參考網路影片的瑜珈等,每日至少運動半個小時,強化自己的免疫系統。

張自強表示,第四則是定時的關心疫情發展,每天只要定時觀看即可,以便吸收健康正確資訊宣導、不確定的資訊請勿再傳遞,對疫情要注意、要謹慎、但是不要緊張,避免資訊誤導,也要避免隨時或過度關心疫情發展而影響生活。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囤藥恐變廢藥!藥局傳恐慌性囤貨潮 食藥署擬出手管制進貨量了

口罩實名制2.0網路訂貨、物流民眾自付 陳時中透露新制全為了上班族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今年1月起針對入境者進行PCR篩檢的「肛篩」方式,曾引發日本方面的關注,如今成都8月即要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台灣選手前往會不會也得面臨「肛篩」造成選手間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7)日回應,尊重對方的防疫措施,但會溝通協商,他呼籲中方,其實鼻咽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果膠是最常見用於果凍、果醬、冰淇淋等食品的增稠劑、乳化劑,但有一類果膠卻可能害家中的嬰幼兒「消化不好」,食藥署今(17)日發布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將果膠、關華豆膠、刺槐豆膠從食品原料移列以食品添加物管理,限制、限量都更嚴格,尤其是全面禁止嬰幼兒...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腦中風已經是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因之一,且往往嚴重影響病患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而中風後復健,中、西醫一起來效果更好!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昌狄表示,研究指出,中風後若患者僅以西藥、或僅接受針灸治療的話,復發率減少比率都在5成左右,但若中西合併,就可一舉提高到6...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屬於海島型氣候的台灣,環境濕度居高不下,除了冬天寒流報到體感溫度更刺骨之外,過了春天開始悶熱的天氣,也會讓女性私密處的不適感逐漸增加,不少女性除了學習與反覆來襲的不適共處,還會透過不同的優酪乳、益生菌,希望讓難以啟齒的不舒服降到最低,才能好好面對工作及享受生活。 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