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隔離要點避免親密接觸 愛愛也不行是因為這個

居家隔離要點避免親密接觸 愛愛也不行是因為這個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為了釐清民眾防疫觀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發布多支衛教影片。其中1支由防疫醫師詹珮君所拍攝的短片,解釋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之間的不同之處,裡面提及「居家檢疫者不能外出,也不能有性行為」,後者引起不少討論。

 

目前防疫處置共分為自我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3階段,居家隔離對象為確診者的接觸者,風險最高。居家檢疫者,則以有中港澳旅遊史為主。但無論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必須遵循規定是一樣的。

 

1.留在住家或處所,不可外出,更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2.每天紀錄體溫及身體狀況。

3.家人和隔離者要勤洗手,不要觸摸眼、口、鼻。

4.最好有獨立房間,與家人避免1公尺以內的接觸。

5.避免同桌吃飯、擁抱、親吻、性行為等親密接觸。

6.有共用家具或衛浴設備,應每日以漂白水消毒3次。

 

目前全台約有2萬多人接受居家檢疫,不得隨意外出。防疫醫師詹珮君說,除了不能外出之外,居家檢疫者也不能與他人發生性行為,雖然新冠肺炎並不是透過體液傳染,但性行為屬於親密接觸,過程中可能藉由飛沫傳染

 

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兼任小兒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無法透過體液傳染,但兩人發生性行為時,少不了互動親密,又不可能戴上口罩,如果接吻,就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新冠病毒傳與生活起居親密接觸有關,首例死亡個案在春節前夕全家族聚餐,11個人共桌,目前確定已有5人染病。除此之外,台灣另有2例家庭群聚感染,均為夫妻之間傳染,這證明敬酒、講話、吃飯等近距離接觸,就可能染上病毒。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蟬聯38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肝癌因為早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易被忽略,又稱為沉默的殺手。近日南投有兩名年約65歲的男子罹患肝癌,其中黃男平時有在服用三高之慢性疾病藥物,在進行例行性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肝臟有一顆3公分腫瘤;另一位陳先生則是患有糖尿病,覺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52歲的珍珠與先生感情如膠似漆,但自更年期開始因陰道乾澀,致使親密接觸頻率從每週兩次、變成每個月一次,最後甚至只能三個月一次;有苦難言的珍珠,接受雷射治療後,除了順利解決乾澀、疼痛問題,更重拾與先生的親密關係。婦女生殖泌尿道症候群 性生活、自信皆受影響台灣婦女泌尿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7歲曹先生,平日工作忙碌,每到午餐時間常以愛吃糕餅零食來快速解決,假日時也喜歡與家人一起到咖啡館坐著聊天,並點個下午茶甜食套餐來享受周末的悠閒時光。從半年前開始,曹先生不時有胃部悶痛感,但曹先生認為只是普通的胃痛,自行到藥局購買腸胃藥吃,但持續吃了半年仍無見效,近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惡性腫瘤生長過程中,癌細胞容易藉由血液、淋巴,轉移到骨骼、肝臟、腦部等遠端器官,一旦癌細胞轉移到骨骼就稱為癌症骨轉移。由於骨轉移好發於脊椎骨、肋骨、大腿骨、骨盆等負責支撐人體的中軸骨骼,倘若疏於控制骨轉移,負責支撐身體的骨骼會變得脆弱,癌友坍陷的骨骼可能引起長期骨骼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