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隔離要點避免親密接觸 愛愛也不行是因為這個

居家隔離要點避免親密接觸 愛愛也不行是因為這個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為了釐清民眾防疫觀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發布多支衛教影片。其中1支由防疫醫師詹珮君所拍攝的短片,解釋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之間的不同之處,裡面提及「居家檢疫者不能外出,也不能有性行為」,後者引起不少討論。

 

目前防疫處置共分為自我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3階段,居家隔離對象為確診者的接觸者,風險最高。居家檢疫者,則以有中港澳旅遊史為主。但無論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必須遵循規定是一樣的。

 

1.留在住家或處所,不可外出,更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2.每天紀錄體溫及身體狀況。

3.家人和隔離者要勤洗手,不要觸摸眼、口、鼻。

4.最好有獨立房間,與家人避免1公尺以內的接觸。

5.避免同桌吃飯、擁抱、親吻、性行為等親密接觸。

6.有共用家具或衛浴設備,應每日以漂白水消毒3次。

 

目前全台約有2萬多人接受居家檢疫,不得隨意外出。防疫醫師詹珮君說,除了不能外出之外,居家檢疫者也不能與他人發生性行為,雖然新冠肺炎並不是透過體液傳染,但性行為屬於親密接觸,過程中可能藉由飛沫傳染

 

台大醫院感染科教授兼任小兒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新冠肺炎病毒無法透過體液傳染,但兩人發生性行為時,少不了互動親密,又不可能戴上口罩,如果接吻,就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新冠病毒傳與生活起居親密接觸有關,首例死亡個案在春節前夕全家族聚餐,11個人共桌,目前確定已有5人染病。除此之外,台灣另有2例家庭群聚感染,均為夫妻之間傳染,這證明敬酒、講話、吃飯等近距離接觸,就可能染上病毒。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由於台灣人普遍工時長、得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使用電腦,因此B群和葉黃素便成為目前最受歡迎的營養保健品!然而,台灣人普遍偏愛複方綜合品(B群)、而不愛單方保健品(B-12、B-1)的消費習慣,卻被營養師提醒,補充營養素還是得視個人需求而定,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營養素來補充,才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天紫外線充足,長時間在太陽下,會使皮膚曬紅、曬黑,不僅會曬傷同時加速皮膚老化,更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一般人常認為,防曬乳必須提前半小時擦,才會有保護皮膚的效果。其實,醫師指出,防曬乳擦在皮膚上,立刻就能發揮效果,只是提早擦的效果會更好。紫外線指數在8至10間為過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快中暑了!怎麼辦?根據國健署推估,若天氣持續炎熱,七月熱傷害急診就醫人次可能破千!營養師提醒,常得在外活動的民眾應格外注意水分的補充,倘若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時,則可多喝蔬果汁、椰子汁或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當人體長時間處在悶熱的環境裡從事激烈的勞動或運動時,體溫的維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水腫到底是不是病?今年76歲的陳女士雙腳持續水腫,檢查後發現原來是開食道癌開刀後營養不良所致;另一名50幾歲的林女士,同樣深受雙腳水腫所苦,經抽血檢查,才發現是荷爾蒙異常惹禍。醫師強調,會造成水腫的成因很多,唯有對症下藥才能解決。「水腫是症狀,重點是找出引起水腫的原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