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3C用眼超過10小時是你嗎? 小心成白內障受災戶

居家3C用眼超過10小時是你嗎? 小心成白內障受災戶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3C產品的藍光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不少眼科醫師觀察到,現代人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之下,白內障罹患者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以往好發族群在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年齡已不是罹病的絕對因素。近期這波疫情在家遠距上班上課使用3C更加頻繁,每天緊盯螢幕超過10小時以上大有人在,眼科醫師陳逸川提醒,民眾居家防疫應留意勿用眼過度,尤其高度近視族群,更是核性白內障的高風險群。


陳逸川醫師指出,臨床經驗發現,核性白內障患者多數有高度近視,他們會突然感到近視度數在短時間內飆升,初期不曉得自己罹患白內障,有些人會以為是眼睛疲勞,若一段時間沒有改善,他們會去配一副新的眼鏡,過一陣子覺得新眼鏡還是無法改善視力模糊的問題,檢查才發現是罹患白內障。


一旦發現白內障,只能以手術方式解決視力問題,陳逸川醫師表示,現在的超音波乳化術已經進展到微創術式,傷口僅約0.2公分,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將白內障吸取出,並植入事先選擇的人工水晶體,而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元,除了健保給付款式之外,若患者的視網膜健康,還有許多能改善近視、老花、遠視和散光的高階人工水晶體,可視需求、生活習慣和預算做選擇,術後的視覺品質甚至會比罹病前更好。


陳逸川醫師舉例說明,人工水晶體大致可分為單焦點、多焦點、延焦點和全焦段,單焦點一般能看清楚6公尺左右的遠方,但是在50至60公分左右的中距離或以下,就需要老花眼鏡的輔助;多焦點能看清楚遠、中、近距離,缺點是夜間容易有眩光問題,不適合通勤族或仍會需要在夜間開車的人。


而延焦段則因為與前述成像原理不同,除了「焦點」之外,還能看得清楚焦點和焦點之間的「焦段」,主要是遠距離到中距離都看得清楚,但40公分以內的近距離仍需配戴約200度的老花眼鏡。


陳逸川醫師進一步說明,至於全焦段則是近年來新式的人工水晶體,改善了延焦段的小缺點,從近、中到遠距離的點跟點之間都能看得清楚,且能改善高度近視、遠視和散光等幾乎所有的視力問題,是所有人工水晶體之中,患者使用的滿意度最高。


此外,如有75度以上散光的人,在選擇上述高階人工水晶體之後,還能搭配抗散光功能,讓術後視力更好,不過陳逸川醫師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免不了會使用3C,能拿遠一點就不要靠眼睛太近,也應避免在昏暗處盯著螢幕,因為瞳孔在昏暗處會放大,吸收更多藍光,恐增加白內障的罹患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眩暈症為什麼會發生? 網友常見5大眩暈問題1次解答
▸深部腦電極刺激憂併發症 非侵入式可望逆轉帕金森氏症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比利時來台工程師,在台灣確診新冠肺炎,感染地受到各界關注,如果在比利時就已感染,恐怕已成社區疫情隱憂,假使在台灣受到感染,證實台灣已有不明感染源,目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個案在3月入境台灣前已經有疑似症狀,台灣310名接觸者中,109位採撿病毒呈現陰性。 3月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67歲陳小姐,因為喉嚨痛前往診所看診,卻遲遲沒有改善,後來輾轉到臺中榮總看診,確診為扁桃腺癌合併頸部淋巴腺轉移第四期,當下陳小姐一滴眼淚都沒流,連遺囑都寫好,所幸配合醫師接受達文西手術切除扁桃腺癌後,治療過程十分順利,她開始慢慢走出來,和朋友到處出遊、去跳舞等,陳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養生、運動風氣盛行,更有不少長輩為了健康而提高運動頻率並調整飲食習慣,但如果沒有建立正確運動及飲食觀念,反而可能因此陷入「肌少症」危機,增加老年失能的風險!台灣65歲以上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高達7-10%,但從2019年底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對六都民眾的最新調查發現,有聽過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演員陳熙鋒父因肝癌逝世 後悔罹B肝未定期追蹤 戲劇演員陳熙鋒,現在主要活躍於電視劇,小時候便知道爸爸有B肝,因全家移民赴美疏於追蹤,直到身體不適回台檢查才發現得了肝癌,幾經治療2012年底還是不幸往生,他非常痛心和懊悔,如果早知道定期追蹤,悲劇就不會發生,並呼籲,B、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