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帕金森氏症有徵兆 自我檢測查看有沒有

帕金森氏症有徵兆 自我檢測查看有沒有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每年的4月11日為世界帕金森氏症日。50歲的王爸爸前陣子常常走路小碎步、容易跌倒、手腳不自主地顫抖,原本以為是脊椎問題,到鄰近骨科診所檢查、復建,2、3個月後依舊沒有太大改善。經神經內科抽血檢查及腦部斷層掃描排除部分病症,透過量表檢測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第3期。經藥物治療後,改善頻繁跌倒、手腳不自主顫抖的症狀。

帕金森氏症就診患者 大多發現已是第3

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宋兆家表示,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目前尚未有確切原因,很多人以為帕金森氏症就是失智症,但帕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出現動作障礙為主,一般智力及認知功能初期不會受到影響,後期才會合併出現失智症。好發年齡平均在50歲以上,但也有45歲就發病的案例。60歲以上民眾罹患機率為1至2%,每年約新增近7千名患者。

帕金森氏症病程依嚴重程度共分成5期,第1期會單側肢體僵硬、手部顫抖、寫字歪曲;第2期則是雙側肢體都出現顫抖或僵硬、動作遲緩;第3期出現走路常跌倒、步態不穩;第4期則是難以獨立走動,需要他人攙扶;第5期須臥床或坐輪椅,無法自行照料生活起居。一般就診的患者發現都已是第3期,除非較有病識感才會在第1期警覺發現、及早就醫。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  超過3徵兆速就醫

由於帕金森氏症為神經退化性疾病,一般對藥物反應良好,只是必須長期服藥,維持一定的血中藥物濃度,若沒有接受治療,會加速病程發展提前至第5期。宋兆家主任建議,帕金森氏症初期常被當成是單純一般老化或是頸椎、脊椎退化,可參考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布的「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如果發現以下10個問題中有3題以上的回答為「是」,建議盡快至神經內科就醫檢查:

1、手或腳是否曾經在休息放鬆的狀態下,會不自主顫抖?

2、走路時有一隻手臂彎曲,且不會擺動?

3、身體在站立或行進時,姿勢會向前彎曲?

4、走路姿勢雜亂、不順暢、好像要打結或一隻腳拖在後面?

5、步伐小且常常跌倒或摔跤?

6、常覺得懶洋洋,做什麼事都沒動力?

7、頸部後方或肩膀常常疼痛?

8、刻意避免與聊不來的朋友或家人相處?

9、音調出現改變?變得更單調、小聲或沙啞?

10、寫字變慢且字體變小?(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5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根據統計,台灣人愛吃藥,一年要吃掉二十二億顆胃藥,再加上高齡長者的慢性病用藥,整體下來數量相當驚人,但看著藥袋上的標示,有些藥要飯前吃,有些是飯後,尤其吃的種類一多,就很容易搞混或錯過服用時間。醫師表示,藥物的劑型設計不同,在人體的吸收特性也就不一樣,像B型肝炎治療藥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領軍,台灣植物新藥聯盟於今年正式成立運轉。植物新藥聯盟發起人鍾玉山指出,植物新藥聯盟在成立短短時間內,會員人數已直逼120人,有兩家植物新藥廠商透過聯盟協助,順利執行試驗中新藥研發,其中一件預計2016年2月,可申請到美國FDA的新藥研發,成果相當豐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八仙粉爆事件中的燒燙傷病人緊急處理急性期過後,雖然傷口漸漸痊癒後出院,但並不代表療程已經結束。新竹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古佳金表示,接下來,病患要面對的是疤痕的增生,即肥厚性疤痕的增生,這樣的疤痕增生,可說是傷口癒合過程的最後產物,不僅會影響外貌,還會造成關節孿縮、肢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只要一流汗,腋下就散發難聞氣味,狐臭總是困擾許多人,即使用止汗膏、止汗噴霧劑,仍掩蓋不住臭味,坊間有多種治療方式,如汗腺刮除術、注射肉毒桿菌、微波熱能治療等,民眾該如何選擇呢?醫師提醒,留意術後恢復期、副作用及持續效果。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逸豪表示,每個人流汗後或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