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 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62歲Andy為帕金森病患者,原本從事電腦軟體工作,52歲那年因疲倦、無力、走路緩慢,甚至幫顧客維修電腦時,轉不動螺絲起子,就醫確診為帕金森病。他回想40多歲時,就飽受便秘之苦,且有睡眠障礙及嗅覺異常,至海港遊玩,居然聞不到「海味」。


台灣人口高齡化 帕金森氏症罹患人數持續升高


被喻為台灣「帕金森之父」的陸清松教授表示,帕金森氏症為常見神經退化性疾病,台灣人口高齡化,帕金森氏症罹患人數持續升高,健保統計,2011年約4萬餘名病友,到2021年病友已有7萬多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主要因為腦內稱作「黑質」的部位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逐漸影響身體活動。而台灣動作障礙學會列出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供民眾自我檢測:


1.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
2.走路時手不會擺動。
3.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
4.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
5.步伐小常跌倒。
6.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
7.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
8.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
9.音調變小或沙啞。
10.寫字變慢字體變小。


葉篤學表示,如果10項中了3項,就應該提高警覺。此外,嗅覺異常、睡眠障礙、疲倦、憂鬱、姿勢性低血壓、嚴重便祕等非動作症狀,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血中藥物濃度起伏 是造成病患惡化最大原因


陸清松針對眾多帕金森氏症病友與家屬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病人最困擾症狀的前4名為「動作緩慢」、「平衡或不穩」以及「彎腰駝背或身體傾斜」、「便祕」。


隨著用藥時間變長,帕金森氏症病友經常因血中左多巴藥效持續性以及藥物波動併發的「OFF斷電」現象和「異動症」所困擾,陸清松說,藥物在血中濃度的起伏,是造成病患惡化最大的原因。


病友Andy表示,ON代表有藥效、具有行動力,OFF則是突然失去藥效,全身痠軟無力,寸步難行,有如木頭人,也像是「開車突然沒油」,只能停在馬路上。


至於「異動症」,則是藥效推動力量太大,超過身體所能控制,導致身體容易不由自主地亂動,旁人看起來,舉止相當怪異。


陸清松指出,近年帕金森氏症醫藥進步,目前健保給付緩釋型藥物,可以改善病友因藥效波動與減退而產生的「斷電(OFF)」現象和「異動症」,幫助控制疾病,回歸社會、回到工作崗位,提高生活品質。


更多NOW健康報導
▸類風濕性關節炎反覆發作難控制? 善用健保藥治療達標
▸2字頭青年比你想像焦慮! 全球「青年危機」正進行中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賴賽、淳右、祺育、勁綸、陳天順,我們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我們一定要一起撐過去,再一起走下去,好不好…」八仙塵爆傷患江天豪在影片中,為燒燙傷的死黨加油打氣,卻不知陳天順已經往生。為了不影響治療,鼓勵他拍攝影片的台北慈濟醫師王樹偉,只好隱瞞這個悲痛的消息。...

閱讀詳情 »

日前,60歲的陳女士被查出黑色素瘤,罪魁禍首竟是從小就長在左腳底的黑痣。 原來,這顆小小的黑痣竟在做了多次足療後癌變了!   陳女士左腳底的小黑痣從小就有,那時候只有花生米大小。 而在陳女士退休後,她經常去足療店按摩,可就在前不久,技師告訴她,小黑痣變大了。原來,多次足療之後小黑痣癌變成...

閱讀詳情 »

減肥的小技巧說了那麼多,最重要的就是叫你注意飲食內容與多運動!可是這兩者要做到真的很困難……,市面上的美食這麼多、要割捨真的好困難啊~இдஇ如果你常因為受不了食物誘惑而減肥失敗,今天這一篇將會是你最好的警世文!▼美國洛杉磯有位大叔,想用自己身體證明喝太多可樂的後果,於是他...

閱讀詳情 »

卵巢是女性保持青春的源泉,不少女性花費心思保養,卻仍可能會在無形之中傷害到卵巢,其中包括一些被忽視的惡習。 一、久坐不動最傷卵巢  專家建議:辦公室女性每天至少活動30分鐘。 1、坐公共汽車上下班時提前兩站下車步行。2、上樓時不乘電梯,走樓梯。3、工作一個小時後站起來適當活動一下。4、在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