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帛琉疫情升溫旅遊泡泡破滅? 陳時中:達警戒線不排除

帛琉疫情升溫旅遊泡泡破滅? 陳時中:達警戒線不排除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晚間6點40分發布新聞稿指出,因應帛琉當地疫情升溫,為確保社區防疫安全,自帛琉來台旅客,除搭機前須持2日內核酸檢測報告外,入境仍依現行作法,採綠色專屬通道,並強化相關入境採檢及檢疫措施,請赴帛琉或自帛琉抵台旅客,務必配合當地及回台相關防疫及檢疫措施,以保障國內社區安全。


帛琉疫情升溫旅遊泡泡破滅? 陳時中:達警戒線不排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晚間6點40分公布,帛琉入境採檢及檢疫最新措施。(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對於帛琉當地的疫情,目前看來未來是不太樂觀的,當地現況主要還是來自境外移入的個案,然而美國CDC的官員也認為,帛琉未來升溫的可能性很高,預計3至4周是重要的觀察期。因此我們從現在起帛琉回來的班機及旅客都要加強管理,從最近1班1月22日帛琉回來的班機開始,相關篩檢費用都會由公費支付。


陳時中指出,目前最主要觀察帛琉當地的本土病例若持續增加,譬如有一些社區傳染的可能性,或是相關的群聚,就是我們的「警戒線」。當然,帛琉的疫情若持續升溫,也不排除取消旅遊泡泡。


針對媒體詢問帛琉泡泡是否破滅?陳時中強調,泡泡是否破滅,並不是我們主要關心的議題,我們主要還是對於出遊民眾的安全,以及回國之後對於社區的影響。


對於帛琉旅遊泡泡要加強管理,指揮中心指出,強化入境採檢及檢疫措施將自今(2022)年1月22日(含)起實施,入境旅客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實施5天檢疫,接續加強自主健康管理9天,再進行一般自主健康管理7天,並配合入境時(集中檢疫所採檢)、第5天及第13至14天進行PCR檢測,第8天、第11天及一般自主健康管理期滿(第20至21天)以家用快篩試劑各檢測1次。


另提醒旅客於到訪帛琉期間,請務必落實自我健康監測,並確實遵守指揮中心及帛國的防疫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等規範,以維護自身的健康安全。


指揮中心說明,針對1月22日分別有旅遊團啟程至帛琉,以及自帛琉入境旅客,請儘速辦理下列事項:


▸駐帛琉共和國大使館將持續提供當地疫情風險資訊予交通部觀光局,以利旅行社向旅客宣達該國疫情風險,以及須配合的防疫措施(包括從事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於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不得上班)。


▸為確保赴帛琉旅客瞭解當地疫情風險,駐帛琉共和國大使館亦將於機場加強宣導。


▸有關自帛琉入境之14名旅客(含後送轉診病人),將請駐帛琉共和國大使館轉達調整後的防疫措施,並請醫療應變組瞭解後送轉診病人的就醫需求,以利預先調度。


此外,外交部已調整帛琉旅遊警示為「提醒注意」,並將召集交通部與駐帛琉共和國大使館共同研商合理的退費機制。


交通部也表示,如果旅行團需要解約時,在退費扣費方面,不會超過5%;前往帛琉的民眾應該注意旅遊泡泡的所有規則,在當地要避免接觸感染,戴口罩、勤洗手,都應務必遵守。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不少人以為抽菸才會得肺癌,但愈來愈多研究發現,與空污大有關係。世界衛生組織更將空氣污染列為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引發肺癌風險更勝二手菸。醫師強調,半數肺癌患者是沒有抽菸習慣的女性,建議50歲以上的女性都應接受胸部電腦斷層篩檢。 肺癌連續30年居女性癌症首位 根據國健署最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0歲女性,因為不想浪費冬至剩下的湯圓,一早就吃了四碗甜湯圓,中午又吃了一份菜頭粿,加上晚上又吃下10碗的鹹湯圓,隔天上班又喝下700CC可樂,沒想到一進辦公室就感到胃痛腹脹,甚至想吐,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消化不良導致胃發炎,經由施打止吐針並服用胃腸藥,且暫時一餐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衛生福利部為保障婦女生產風險促進醫病和諧關係,自101年起推動「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對於生育事故發生後2年內,醫療機構與病方達成協議並經審查符合條件者,給予最高200萬元之給付補助。由於該試辦計畫辦理成效卓著,立法院遂於104年12月30日通過公布「生產事故救濟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過去很多人認為,年紀大才會得老花,事實上,越來越多人在35歲就開始有老花。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眼科部主任吳建良指出,觀察求診患者發現,以往老花好發於40歲到50歲族群,最近35歲得老花的民眾有增多趨勢。 長時間使用3C產品 小心老花提早出現 吳建良主任分析,長期近距離接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