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使用抗生素 容易出現第一型糖尿病

常使用抗生素 容易出現第一型糖尿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老鼠若頻繁接受抗生素治療,很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相當於孩童接受中耳炎治療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

抗生素可能影響胰島細胞發炎反應

研究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轉譯醫學與微生物學教授馬汀.布拉瑟表示,研究顯示,老鼠經過三個抗生素療程後,第一型糖尿病發生機率大幅上升。

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在台灣,第一型糖尿病為常見兒童、青少年內分泌疾病,每年十萬人中約有1.5人發病,盛行率約千分之0.5,第一型糖尿病人數估計約有一到兩萬人。

布拉瑟解釋,抗生素會改變腸道細菌生態,這可能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免疫細胞T細胞出現變化,胰臟中的胰島細胞專門負責製造胰島素,而這些改變可能導致胰島細胞發炎反應加劇,增加第一型糖尿病風險。布拉瑟指出,過去有其他研究發現,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疾病的小孩,腸道細菌生態往往與健康小孩不太一樣。不過這項研究結果是否適用於人類,還需要做更多研究,才能有所定論。

使用抗生素 最好抱持謹慎態度

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是要家長、醫師完全避用抗生素,而是要家長最好和醫師討論一下,以了解小孩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何時使用較恰當。

布拉瑟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人數每20到25年就翻倍成長,患者人數增加之快,不太可能是基因改變造成,觀察一些其他因素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小孩使用抗生素情況也變得非常普遍,以10歲兒童來說,平均都曾接受10項抗生素療程,或許兩者有些關連性。

研究人員將老鼠分成兩組,一組老鼠在三個不同時間點接受低劑量抗生素治療,另一組老鼠則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研究中所使用的老鼠相當於6個月大到1歲大嬰兒。結果顯示,接受抗生素治療的老鼠較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罹病風險為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老鼠的兩倍之多。此研究結果已發表於8月22日出版的「自然微生物學」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7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會上網購買食品嗎?尤其因應疫情居家防疫階段,加上前些日子因應端午節,讓很多民眾選擇網購粽子,但不論在網路上購買粽子或任何食品前,都應特別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否則不小心恐引起食安問題,也可能危害自己權益。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民眾在網路上購買任何食品時,可把握「看、查、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挑戰全球醫療照護量能。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全國之先,專責防疫病房將全面啟用「全方位零接觸防疫照護系統」,病床旁的移動式醫療車搭配藍芽串聯,病人血氧、血壓及體溫等關鍵生理數值即時上傳,遠距會診照護隨時啟動;搭配圍籬感知器的使用,病人移動若有異狀亦可立即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為因應雙北本土新冠疫情病患數激增,原「1人1室」室收治方針,因雙北醫院病床數不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可「多人1室」,今(29)日上午全國縣市防疫會議,指揮中心決定新冠病患收治回到「1人1室」治療。 屏東枋山Delta病毒(印度變異株)傳播能力,比Alpha(...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受到疫情影響,大部分民眾都配合政府規定,乖乖的居家防疫。由於民眾生活型態的受疫情而改變,使得在途經濟(飯店、旅行社、大眾運輸)和在店經濟(服務、餐飲、零售百貨)都承受不同程度的打擊。然而,此時消費者將消費力轉向到電商,讓「宅經濟」呈現爆發性成長。根據經濟部統計,2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