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常失眠怎麼辦?學學農夫赤腳走路,「接地氣」4秘訣!

老是失眠、睡不好嗎?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國人約1/5有慢性失眠的困擾,許多人為了一夜好眠,購買昂貴的寢具、特別挑選有抒壓成分的食物,甚至吞服安眠藥,但中醫師認為,有時候改善睡眠不用這麼麻煩,學學農夫,常常赤腳走路「接地氣」,也有助穩定自律神經,幫助入睡和增進睡眠品質。

常常失眠怎麼辦?學學農夫赤腳走路,「接地氣」4秘訣!

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但讓許多人納悶的是,為什麼把「失眠」、「睡不好」掛在嘴邊的人總是都市人,鄉下人看起來好像完全與睡眠障礙絕緣?而且,有時候放假到鄉下去玩,當天晚上也會覺得特別好睡?除了生活步調放慢、心情放鬆之外,「接地氣」也是很大的一個可能原因!

赤腳踩踏草地 有助穩定自律神經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中醫養生講究陰陽調和,人體內陰陽不平衡容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失眠和各種疾病。而中醫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大地是陰氣的重要礦藏,經常赤腳在土地上踩踏或行走,可以「接地氣」,促使大地之氣經由腳底的「湧泉穴」進入人體,達到養陰的效果,幫助穩定自律神經系統,進而改善睡眠。

此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雖然並非人人認同,但也有些研究和科學家認為人的身體是一個導體,常常會從生活中吸收到靜電,積存在體內,一旦積得太多、太久,便會在人體內搗蛋作怪,影響內分泌的平衡,導致失眠、情緒煩躁等症狀。而脫掉鞋子,讓腳底直接與大地親密接觸,正好有助釋放體內的靜電。

走出好睡眠~赤足「接地氣」4秘訣

雖然赤腳「接地氣」可以改善睡眠、穩定情緒,又能有養生保健和延年益壽的效果,但周宗翰中醫師提醒,這裡頭還是有一些小秘訣要注意喔!

常常失眠怎麼辦?學學農夫赤腳走路,「接地氣」4秘訣!

早上7至9點赤腳在草地上行走,有助調節脾胃功能和穩定自律神經,進而改善夜間睡眠品質。

1.選擇時間:

白天是赤腳走路的最佳時間,尤其是早上7至9點,有助調節脾胃功能和穩定自律神經,讓交感神經正常在白天、副交感神經在晚上發揮作用,進而助眠安神。而晚上氣溫較低,特別是秋冬天氣冷,赤腳行走容易造成陰寒之氣侵體,反而可能不利於健康;晚上助眠適合採用溫水泡腳法。

2.接地方式:

接地氣所指的「地」係指黃土地,因此民眾赤腳行走時盡量挑選鬆軟、平整的土壤地或草地。若是行動不方便或是光腳走路太累了,直接坐在草地上,或是擺一張椅子,坐上去後把雙腳好好放在地上,一樣有接地氣的效果!

需注意的是,踩在水泥地或以冰冷磁磚鋪成的地板上,都無法達到接地氣的養生效果,也就是說在家中打赤腳走來走去,對助眠無效喔!

3.控制力道:

赤腳走路時要練習如何用腳趾來抓地面,同時掌握好踩踏力道,以快走取代慢跑,每次走約30至60分鐘,每星期大約1至2次,以免運動量過大而導致腳底疼痛。另外,赤腳行走前要檢查路面有無玻璃、釘子、小石頭等容易造成傷害的物品,以免腳底受傷;也不要在下雨天或天氣冷的時候赤腳走路,以免濕冷之氣從腳底入侵體內,引發不適症狀。

4.注意體質:

赤足接地氣並非人人適用。地氣原本就屬陰偏寒,體質較虛或陽虛怕冷的人,不適合直接赤腳接地氣,以免加重身體不適。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582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3)日公布25例境外移入,包含15例美國、土耳其4例,其餘有德國、加拿大等地各1例,其中有22例突破性感染,多在入境後採檢確診。各界關注的12月28日與12月30日公布的防疫旅館群聚感染個案,其中案17099經疫調後改認定為本土病例,為案1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慢性病的發生率有逐漸年輕化趨勢,因此生病不只是中老年人專利,年輕人不能仗著自己年輕就輕忽自己的健康。日前一名39歲男子在家追劇時突然倒地,家人怎麼叫都沒反應,緊急送醫急救,但抵達醫院時已無呼吸心跳,經急救恢復心跳,並緊急心導管手術打通冠狀動脈,但昏迷指數僅三分,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人口老化及生活型態改變,台灣糖尿病病人數逐年增加,根據統計,109年因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人。糖尿病是造成洗腎的重要原因之一,病人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腎臟功能衰退,嚴重者甚至會因腎臟功能喪失而須長期洗腎。強化疾病照護 避免病情惡化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健保署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是否常常於電視廣告、網路廣告或是藥妝店見到宣稱「健康食品」的產品?但又有些產品宣稱「保健食品」,不知道的民眾可能會誤以為兩者是一樣。「健康食品」之稱 受現有法規保護自88年「健康食品管理法」上路以來,「健康食品」已成為法律名詞,需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提供科學證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