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見婦科疾病有哪些? 婦科醫師1張圖說明白

常見婦科疾病有哪些? 婦科醫師1張圖說明白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1名婚後努力做人的32歲女性,從月經來出現經痛,慢慢轉變為經期前腹痛,到經期結束仍會腹痛,1個月中近半個月都處於腹痛狀態,且經期出血量逐漸增多,白天從夜用型衛生棉甚至用到成人紙尿褲。流產2次後3年內均未受孕,就醫檢查後發現整個子宮都瀰漫肌腺症,超音波影像顯示有肌瘤、巧克力囊腫,內診則發現子宮後壁和骨盆腔底有沾黏現象,以致性交出現疼痛,醫師評估決定採取傳統開腹方式清除肌瘤、巧克力囊腫、肌腺症(子宮減積手術),所幸,術後10個月順利懷孕,今年剖腹產下1名可愛男寶寶。

 

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前述病患除了子宮肌腺症問題,肌肉層有3公分肌瘤,肌肉層往外也長出5公分肌瘤,子宮內膜有2公分的小肌瘤;左邊卵巢也長出5公分的巧克力囊腫,同時合併有巧克力囊腫、肌腺症和肌瘤,唯有手術才能有效改善症狀,增加受孕機率。

 

不少病患看診時,常被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等常見婦科疾病名詞搞得霧煞煞。郭安妮解釋,子宮內膜是指每次月經來潮所剝落下來的組織,當這些組織往外跑伴隨月經周期不斷生長,即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生長在子宮肌肉層稱為「子宮肌腺症」,跑到卵巢則稱為「巧克力囊腫」,少數病例甚至會跑到膀胱、直腸或肺臟等部位,進而出現血尿、咳血症狀,但多數仍以經痛為表現。此外,若著床於骨盆腔底,易與子宮後壁產生沾黏現象,則會發生性行為疼痛的情況。

 

郭安妮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成因與遺傳基因有關,媽媽、姊妹有家族病史,本身罹患機率高達7倍。臨床上也發現,罹患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患者,當子宮內膜細胞跑出子宮腔外,體內的免疫細胞無法分辨將其消滅,任由子宮內膜細胞在不對的部位生長,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高好發族群。

 

若病灶不大、症狀輕微,口服藥物和針劑治療是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優先選項,口服藥物成分為雄性素荷爾蒙,會降低卵巢製造女性荷爾蒙,常見副作用為長痘痘,出現水牛肩、聲音會沙啞;注射「柳普林」針劑,可直接從腦下垂體抑制性腺刺激素分泌,造成假停經及更年期的熱潮紅現象,但不論口服藥物或針劑治療,副作用於停用後皆會恢復正常。倘若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灶逾5公分,引發的疼痛症狀、血崩嚴重或長期不孕時,則建議手術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1種慢性疾病,手術切除病灶後5年復發率高,因此術後必須搭配口服藥和針劑擇1持續治療半年來抑制復發。尤其子宮肌腺症會像沙子般長滿子宮,無法徹底清除乾淨,僅能執行子宮減積手術降低出血量和減緩經痛,並應持續追蹤,對於想受孕者,術後治療完畢為適當的受孕期,還能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細胞生長。

 

郭安妮提醒,術後或有子宮內膜異位體質者應避免服用胎盤素、蜂王乳等女性荷爾蒙,也忌喝四物、中將湯,再加上適當舒壓、運動,有助降低復發。此外,女性每個月正常經血量約35cc,若白天日用型衛生棉2小時就溢滿、甚至用到夜用型,或出現豬血糕般大塊血塊時,應尋求專科醫師檢查、及早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你常有便秘、腹瀉等腸道不適的症狀嗎?小心恐是腸道壞菌太多所引起;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林佳青指出,當腸道充滿壞菌時,身體會釋放出毒素,進入血液後,就容易引起慢性發炎,除了恐造成肥胖,也會因代謝能力降低,誘發三高等風險。營養師林佳青進一步說明,因此腸道菌保護很重要,民眾可透過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護腰主要是用於保護腰椎及鄰近組織,避免這些組織受到傷害,除了病患會用之外,通常還被廣泛用於家庭主婦、上班族、搬運工人等;雲林特殊教育學校物理治療師黃偉婷指出,護腰的確能有效幫助支撐腰部,避免受到再次損傷,但若不痛時還繼續戴著,反而恐造成肌肉廢用性萎縮。其實護腰不但能支撐腰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52歲男子,抽菸近30年,日前咳嗽出現血塊,以為罹患肺癌,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竟是心臟主動脈瘤,經心導管手術後,復原良好。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吳慧中表示,該名男子過去30年來,每天要抽1包半香菸,3個月前有胸痛現象,後來又連續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彰化1名16歲男學生,戴耳機聽音樂時,螞蟻順著耳機線爬到臉頰,雖立即驅趕,卻不小心掉進左眼,且螞蟻竟咬著結膜不放,導致男同學疼痛不已,所幸緊急就醫治療,才免於失明危機。收治這名男學生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醫師徐浩恩指出,患者因為揉眼睛,使得螞蟻斷成3截卡在白眼球,經剪去左眼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