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平時找機會活動 養成習慣不怕沒時間運動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從事跑步等中強度的運動約15分鐘,平均壽命可延長3年,但許多人談到運動,儘管在乎健康,卻很難撥出多餘的時間去執行;屏東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柯俊銘表示,其實只要養成習慣,平時找機會讓自己動動,紓壓情緒,都能達到健身效果。

如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像在居家環境中,平時可多參與鄰居等團體的活動,像是健走、練功等,或也可遛狗時趁機多走幾圈;柯俊銘補充,也可多幫忙做家事,或是出去時多以步行取代騎乘車輛,都能有效增加運動量。

若在工作環境時,除了上下班可多透過提前下車的方式,多走動,也可在辦公室多走樓梯,午休外出吃飯可去遠一點的地方用餐,且上班時可多補充水分,以增加如廁頻率等;柯俊銘說,一旦養成運動的習慣,長期下來也能減少出現情緒或心裡問題的風險,有益於身心健康。

政府等相關單位也積極宣導規律運動的重要,像是運動333,就是希望民眾可每周運動至少3次,且每次以30分鐘為主,使心跳達每分130下;柯俊銘說,不管什麼運動方式,其實每周實施20分鐘以上,都能讓人提振精神,且讓自己有機會動起來,養成運動的習慣,相對就能降低好發疾病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92

相關推薦

文│劉士成、圖│編輯部 1. 適當的休息 做任何事情,都建議有適當的休息,才不會造成健康上的危害;除了小時候爸媽常提醒我們看電視或電腦螢幕不要太久,並且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之外,還需要從椅子上離開走動走動,活動一下全身筋骨,適當的休息一下,才不會造成眼睛上的疲勞、腰酸背痛、腳麻,或是頭暈眼花...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1.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 為什麼一些原本很精神的人,得了癌症之後卻撐不了多久呢?這都是因為他們接受了「癌症的治療」。 只要「不治療」癌症,患者就會保持頭腦清晰的狀態,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只要處理方法得當,身體也能活動自如。有許多癌症是不會痛的。真的痛了,疼痛...

閱讀詳情 »

本文導讀:秋冬季節,天氣變得寒冷了,晚上睡覺前如果能用溫熱的水泡一下腳,不僅舒服,還有助健康,但是,泡腳也是要講科學的,如果使用不當,不僅不利於健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秋冬季節,天氣變得寒冷了,晚上睡覺前如果能用溫熱的水泡一下腳,那真是非常的舒服,而且,還對身體的健康有幫助,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