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平時找機會活動 養成習慣不怕沒時間運動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從事跑步等中強度的運動約15分鐘,平均壽命可延長3年,但許多人談到運動,儘管在乎健康,卻很難撥出多餘的時間去執行;屏東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柯俊銘表示,其實只要養成習慣,平時找機會讓自己動動,紓壓情緒,都能達到健身效果。

如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像在居家環境中,平時可多參與鄰居等團體的活動,像是健走、練功等,或也可遛狗時趁機多走幾圈;柯俊銘補充,也可多幫忙做家事,或是出去時多以步行取代騎乘車輛,都能有效增加運動量。

若在工作環境時,除了上下班可多透過提前下車的方式,多走動,也可在辦公室多走樓梯,午休外出吃飯可去遠一點的地方用餐,且上班時可多補充水分,以增加如廁頻率等;柯俊銘說,一旦養成運動的習慣,長期下來也能減少出現情緒或心裡問題的風險,有益於身心健康。

政府等相關單位也積極宣導規律運動的重要,像是運動333,就是希望民眾可每周運動至少3次,且每次以30分鐘為主,使心跳達每分130下;柯俊銘說,不管什麼運動方式,其實每周實施20分鐘以上,都能讓人提振精神,且讓自己有機會動起來,養成運動的習慣,相對就能降低好發疾病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9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人有六成患有白內障,70歲以上長者更有高達九成有白內障!白內障所造成的視力退化是威脅老年族群生活品質的常見眼疾,但你以為年輕就跟白內障絕緣嗎? 板橋燦明大學眼科院長劉冠麟指出,由於現代人用眼過度,又沒有做好護眼工作,門診中也不乏20、30歲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不少家長都會發現,兒童似乎比大人更容易得到中耳炎,甚至還會反覆發生!臺北榮民總醫院陳俊仁醫師說明,兒童的耳咽管較短,且呈現較水平的角度,所以鼻腔和喉嚨的病菌容易進入中耳,引起發炎;相較於兒童,成人的耳咽管較長,且呈現較垂直的角度,因此不容易得到中耳炎。游泳不會造成中耳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齡確診罹患攝護線癌,而且又是新診斷就已多處骨頭轉移的「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到底該不該積極治療?對醫生和家屬都是一個不容易決定的問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紹全指出,就臨床而言,晚期攝護腺癌是否進行積極治療,會依據病患年紀、疾病嚴重程度、共病問題,以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正值生育年齡的秀秀(化名)年僅33歲,結婚三年沒有避孕,卻始終得不到好消息,在前往婦產科檢查後,意外發現子宮內竟有三顆7至8公分的肌瘤,後續經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的手術治療,秀秀半年後即自然懷孕,甚至原訂透過剖腹產生產,在計劃時間前就順利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