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平時找機會活動 養成習慣不怕沒時間運動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從事跑步等中強度的運動約15分鐘,平均壽命可延長3年,但許多人談到運動,儘管在乎健康,卻很難撥出多餘的時間去執行;屏東戒治所輔導科臨床心理師柯俊銘表示,其實只要養成習慣,平時找機會讓自己動動,紓壓情緒,都能達到健身效果。

如何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像在居家環境中,平時可多參與鄰居等團體的活動,像是健走、練功等,或也可遛狗時趁機多走幾圈;柯俊銘補充,也可多幫忙做家事,或是出去時多以步行取代騎乘車輛,都能有效增加運動量。

若在工作環境時,除了上下班可多透過提前下車的方式,多走動,也可在辦公室多走樓梯,午休外出吃飯可去遠一點的地方用餐,且上班時可多補充水分,以增加如廁頻率等;柯俊銘說,一旦養成運動的習慣,長期下來也能減少出現情緒或心裡問題的風險,有益於身心健康。

政府等相關單位也積極宣導規律運動的重要,像是運動333,就是希望民眾可每周運動至少3次,且每次以30分鐘為主,使心跳達每分130下;柯俊銘說,不管什麼運動方式,其實每周實施20分鐘以上,都能讓人提振精神,且讓自己有機會動起來,養成運動的習慣,相對就能降低好發疾病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9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疾管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北部44歲從事餐飲業男性,活動範圍以住家及鄰近山區為主,無國內外旅遊史。發燒、頭暈等症狀數度就醫未改善,經醫院通報為漢他病毒出血熱,4月3日檢驗確定為漢他病毒出血熱。目前個案症狀改善已出院,同住家人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進行個案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3歲王先生是位洗腎病人,多年來血壓偏低,洗腎時收縮壓常常低於60mmHg導致無法順利完成透析;原來這位王先生在10年前曾在醫學中心診斷出肢端肥大症,也已經順利手術切除腫瘤,但術後漸漸血壓偏低、精神不振、視力模糊,加上洗腎不順,十年來生活品質很不理想。雖已有切除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75歲的張姓婦人,每回走進醫院診間,出來總會提著一大包藥袋,像張姓婦人這樣的患者並不罕見。據統計,平均八成的年長者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病,且超過半數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在多重用藥交互作用,不僅危害健康,更是一大健康隱憂。長者多種慢性病纏身 多重用藥恐致交互作用台北慈濟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了讓青少年能透過自身情緒,了解並檢視憂鬱症,可望能借鏡國外ADAP課程在台灣推行!2017年12月發表於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青少年憂鬱症覺知計畫ADAP,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培訓授課講師進行連續兩到三次的課程教學,讓青少年學習辨識憂鬱症狀,進而幫助臨床上診斷和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