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輕人就不會得「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的年齡,其實跟這兩種因素有關...

彙整編輯/李晏晨、摘自/《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呂紹睿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時報出版、shutterstock

年輕人就不會得「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的年齡,其實跟這兩種因素有關...

退化性關節炎,是邁入高齡後,需要時時戒備的疾病。大家都很害怕,萬一哪一天走不動了,需要裝人工膝蓋,那該怎麼辦?但是,老化、退化,真的是造就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嗎?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呂紹睿,於《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一書中,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退化與年齡 無直接關係

年輕人就不會得「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的年齡,其實跟這兩種因素有關...

因為國內一直將骨性關節炎稱為「退化性」關節炎,因此很自然的,就會將病因誤導為「退化」、「老化」。

過去,只有大約10%的「骨性膝關節炎」是確實知道原因的,如:膝關節內部構造(骨、軟骨、十字韌帶、半月軟骨)因外傷而受損、下肢骨折後癒合不正等…。另外,高達90%卻是原因未明、而被認為是「原發性」,只因流行病學的統計發現它與年齡有關,就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

其實,自然老化的說法,反證很多:並非每個老人都有「退化」問題、同一個人的不同關節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譬如,肩關節與踝關節就鮮少有「退化」情形、同一膝關節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仔細思考,這些事實確實會讓人懷疑自然老化的說法。

年輕人就不會得「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的年齡,其實跟這兩種因素有關...

▲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時發現,右邊軟骨已「退化」,左邊軟骨卻完全正常。

 

所以,膝關節「退化」與年齡應無直接關係,任何破壞軟骨的原因,日積月累,當然會呈現隨著年齡逐漸嚴重的現象,並非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組織就會自然老化。

 

年輕人不會得「退化」性膝關節炎?

年輕人就不會得「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的年齡,其實跟這兩種因素有關...

任何疾病的形成都經過四個階段:醞釀期、臨床前期、臨床期、殘障期。對於因膝痛看診的病患,臨床醫師一般慣用X光片做診斷,然而X光片只是一種間接的診斷方式,無法直接看到早期的軟骨變化。「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軟骨破壞通常要到中年以後才會顯現在X光片上。

因此,同樣的因為不明原因膝痛看診的民眾,年輕朋友較傾向會被告知與運動傷害相關的診斷(如:肌腱炎、半月軟骨受損、十字韌帶受損、髕骨外偏等)。40歲以上的中年朋友卻會因為X光片上多少已有軟骨磨損的現象,幾乎都會被告知膝關節已經開始「退化」了。到了老年,多半已進入「殘障期」,早已錯過仍有機會治癒的階段了。

膝關節「退化」與年齡的關係並不是直接的,軟骨的破壞是從年輕就開始的,日積月累,發病(臨床期)的年齡,與膝關節不當使用的強度以及頻率有關,因此,年輕人還是會因為膝關節使用不當,而得到「退化」性關節炎。同樣的膝痛問題,在不同階段尋求醫療,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診斷,也可能因此而錯失了治癒機會。

 

【延伸閱讀】

 〈影音〉鍛鍊膝關節,3組居家小運動

5個關於膝關節的保養迷思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近日疾病管制署進行台灣地區流感病毒株分析,發現流感疫苗中的B型流感病毒株則與流行現況零吻合,引起大眾廣泛討論。這樣還需要接種流感疫苗嗎?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由於流感病毒株變異很大,世界衛生組織僅能預測當年度可能流行的病毒株製成疫苗,即便未能100%吻合,但接種流感疫苗仍能提高身體的保護力,降低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聽過,身邊的親朋好友,一旦確診罹癌了,便突然轉了性似地,力行某些所謂的健康飲食習慣,聽到茄子、鴨肉或海產,直喊有毒性不能吃!或者天天吞食益生菌、生食蔬果,強調能調整體質,高醫附醫血液腫瘤內科主治醫師王慧晶則警告,某種狀況下癌症病人其實碰不得益...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初判是新型冠狀病毒,上為冠狀病毒示意圖。(圖/取自維基百科) 優傳媒採訪中心/綜合報導 從大陸武漢傳出的不明肺炎,經大陸自檢驗之後,結果今天公布;病原體初步判定為冠狀病毒。其症狀主要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導致發燒、咳嗽等。 衛福部疾管署上午召開記者會,公布陸方所傳來...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夕癱瘓,不是中風竟是罕見病變!一名69歲男子,既沒糖尿病也沒高血壓,去年11月中旬突然出現咳嗽與感冒症狀,腳還開始逐漸無力,行走出現問題,一開始被診斷疑似中風,治療卻不見效果,還越來越嚴重,竟然連呼吸都困難需要插管,檢查發現是罕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