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年長者排寒保暖,重點在「強腎壯腰」,怎麼做?

 

年長者排寒保暖,重點在「強腎壯腰」

文/身心靈全面觀照的人文中醫 李璧如

 

年長者最易罹患之疾病

(心臟疾病、肺炎、肺積水、老寒腿及髖關節退化)

六十歲以後心氣始衰,心臟功能慢慢變差。心臟是身體的馬達,心臟功能弱化,心肺功能不好,沒辦法把寒氣逼出來,所以天氣一變冷,老人家的身體就特別容易受影響,可能感覺有點不對勁,又說不上症狀,沒有年輕人受寒會出現的打噴涕流鼻水等表徵,讓人忽略嚴重性。這時可以趕快多穿衣物保暖,「泡熱水腳」,再吃一點熱食(粥),不必出滿身大汗,但有一點薄薄的汗,及時排解寒氣。任何一種病的產生絕不會是突發,必定是長期、漸進累積的結果。因為老了,各方面功能弱化,天氣一轉變,對於寒濕的邪氣比較沒辦法處理,若得到流感,病毒長驅直入,甚至引發心肌炎、肋膜炎、肺積水等病症。

有的年輕時不注重保暖,可能喜歡在家裡光腳、穿短褲,造成寒氣羈留。而寒氣最喜歡躲在骨縫關節處,寒濕累積久了體力差,沒辦法驅散出來,局部還特別熱,西醫說「發炎」,中醫稱為「熱痹」。這是久年的風寒濕造成慢性發炎狀態,並非突然發炎,若只用消炎藥肯定不會好。冰敷或許可以舒緩發熱症狀,暫時覺得舒服,可這種只重視眼前的治療,後果非常可怕。

年長者排寒保暖,重點在「強腎壯腰」,怎麼做?

 

「強腎壯腰」的要領就是保暖

「心氣始衰」,心火無法下蒸腎水,而另一個根源是腎的陽氣也不夠了,腎陽不足,沒有辦法帶動心的氣血運作,所以老人家最重要的是顧好自己的「腰」。

大家可以看到古裝劇中的演員服裝,在衣服外面還有一條寬版的護腰帶,背心長度到腳踝之上,整個腰腎都顧到。你也可以準備暖暖包、紅豆袋(微波爐加熱反覆使用較環保),枕在後腰的「命門穴」,肚臍下的「關元穴」、「氣海穴」位置(如第二三○頁圖1所示)。

這三個穴道一溫熱,整個能量就提升。襪子下面加個暖暖包,提高身體溫度,人暖了就放鬆,血液循環變好。暖暖包放多久都沒關係,重點是不要燙傷!

若渾身虛弱,覺得心臟快不行了,可以溫敷上背三伏貼所取穴位(風門、肺俞、心俞、定喘穴,本書以下統稱「上背要穴」,如第二三一頁圖2所示),讓整個人鬆開來就舒服了。

溫暖帶給身體能量,發揮強化體氣的作用。如果很喘,就在前面、後面都一起溫敷(切記不要燙傷)。當然也不必一次溫敷全部穴位,應視自身當時狀況來彈性運用。寒氣、濕氣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把人束縛住無法伸展,排寒之後,腎陽慢慢提升,整個機能上來,讓人感到自然舒展開來,猶如大地回春。

一位六十多歲太太,實行排寒一年,並未吃藥,但原先滿頭白髮現在有三分之二黑回來。她開過刀,很會流汗,以前總是滿頭汗,衣服濕了直接對風扇吹乾。排寒保暖以後,衣服濕了就換,頭髮濕了用吹風機吹乾。排寒兩個月後,全身皮膚紅腫,痛癢如針剌,以煮過薑酒水為基底,用薑片刮,以此止癢、活絡氣血,或是拍打、吹風機吹。整整堅持了五個月,終於見到成果,這是中醫排寒保暖的作法。西醫一般給你冰敷、吹冷氣,症狀暫時壓下來,可是寒氣永遠排不出去。光是排寒保暖,不需吃藥就能讓身心舒暢,為什麼不做呢?沒走過這條路,身體永遠不會好,就算醫師開的藥你照吃也沒用,不排寒氣,不能解縛,無法恢復原來的生機。

 

年長者排寒保暖,重點在「強腎壯腰」,怎麼做?

──本文摘自 三采文化《病從排寒解2 排寒實踐與突破:20年臨床實證,突破排寒盲點,防治疫毒流感的中醫養命方略!》約翰 O. A. 帕加諾 著


【本文由三采文化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5月31日是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積極推廣讓民眾瞭解吸菸與二手菸可能帶來致命的危害,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亦提醒國人留心菸害防制,不要使用任何形式的菸品,以維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將每年的5月31日訂為「世界無菸日」,今 (2019) 年的主題為「菸品與肺部健康」,提醒民眾無...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研究發現,如果我們的盤子被精加工的食物填滿,那麼我們會吃的更多,體重也會增加的更明顯。 精加工食品是指需要經過多個生產步驟生產的產品,含有工業食品生產的成分,如氫化油,高果糖玉米糖漿,調味劑和乳化劑。早餐裡面常吃的奶油、芝士、培根就是精加工食物的典型代表,而燕麥片,香蕉...

閱讀詳情 »

小李是1名舞蹈老師,只要緊張或輕微運動便會大量出汗,尤其腋下,出汗量更是正常人的5倍之多,還會發出難聞的氣味,讓他尷尬又困擾,每當舞動身體或近距離解說時,就覺得很丟臉,醫師表示,這是所謂的多汗症狀與狐臭。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賴豐傑博士說明,多汗的原因可分原發性及繼發性2種...

閱讀詳情 »

無論是美味咖哩飯、焗烤馬鈴薯,馬鈴薯都扮演著功不可沒的角色。是廚房、餐桌上再常見不過的食材,它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有了它就可輕鬆變化出挑動味蕾的佳餚。 彰化基督教醫院江惠琴營養師指出,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又名洋芋、黃獨、陽芋、荷蘭薯、山藥蛋、爪哇薯、馬之薯、日本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