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揮別腋下多汗與狐臭 這樣做不讓體味暗飄香

  小李是1名舞蹈老師,只要緊張或輕微運動便會大量出汗,尤其腋下,出汗量更是正常人的5倍之多,還會發出難聞的氣味,讓他尷尬又困擾,每當舞動身體或近距離解說時,就覺得很丟臉,醫師表示,這是所謂的多汗症狀與狐臭。

  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賴豐傑博士說明,多汗的原因可分原發性及繼發性2種。其中,原發性占大多數,其原因主要是交感神經反射亢進引起異常排汗,最常發生在腋窩、手心及腳底等汗腺分布多的地方;也可繼發於某些精神神經疾病、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紊亂、腫瘤及藥物等,稱為繼發性多汗症。

  狐臭的成因是腋下大汗腺(頂漿腺)活動力旺盛,其分泌物當中的脂肪酸與表皮細菌產生反應而衍生狐臭。雖然不是個會惡化的疾病,但因氣味特殊且難以遮掩,容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人印象與社交人際關係。

  多汗症的病人主動就診比例很高,從醫學診斷而言,當症狀超過6個月,並伴隨稍微活動腋下兩側就多汗、異味對日常活動造成影響、家族親人有相同病史、20歲以前就常發生、空調開26度以下還會出汗、其它體質方面的評估等主客觀條件,只要含2項,就達到必須治療的標準。

  賴豐傑指出,過去腋下多汗及狐臭多以手術治療居多,屬於侵入式治療,民眾治療意願較低。現已有非侵入性的清新微波療程,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台灣衛生褔利部認證,毋須開刀便可深度破壞汗腺,有效改善問題,單次療程僅需花費1小時且效果持久。

  微波熱能以發射微波能量深入真皮層與皮下脂肪間的接口處,加熱汗腺令其萎縮,水冷卻系統在治療期間同時進行瞬間冷凍表皮,確保不會灼傷皮膚,治療能量溫度維持60℃,而表皮層則受到水冷卻保護機制,降至15℃,保護表皮及真皮層上方不受熱能影響,由於汗腺不再新生,因此有持續性效果。

  但並非任何人都適合這項療程,賴豐傑舉例,有植入電子設備,如心臟起搏器、使用氧氣補給,或對於麻醉劑(利多卡因加腎上腺素)有過敏情況者都不建議施作。另外,療程只有局部麻醉時部分患者會有些許疼痛感,進入治療時是無痛的,完成後需2到3星期的恢復期,勤於冰敷也能縮短腫脹時間。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腸道就像人體內最重要的水管,正常應該保持通暢、自行蠕動功能,一旦被異物卡住造成腸阻塞,可能出現排便不順甚至無法排便、腹痛、嘔吐等,嚴重恐導致腸壞死、穿孔,危及生命! 血便、腹絞痛 驚腫瘤合併腸阻塞62歲郭先生近來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腹脹、腹絞痛及解血便等情形,服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境外移入個案的突破性感染越來越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新增的5例境外移入病例,全都是打過完整疫苗的突破性感染,甚至有兩人分別打過4劑疫苗(2劑AZ、2劑BNT...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11月29日之後「二級警戒」持續延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再度重申,降級可能性不大,語外之意,延長二級警戒幾已成定案,不過,陳時中透露,目前正針對跨年等大型活動研議新措施,相關管制「只會鬆不會緊」。 指揮中心下午公布國內新增5...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打過兩劑疫苗的居隔、居檢者的外出規定也放寬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4)日宣布,基於國內疫情已逐步趨緩,為兼顧民眾需求與防疫,且考量完成疫苗接種可降低感染風險,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居家隔離、檢疫者外出奔喪或探視時間。 指揮中心目前規定,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