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上升 洗手洗起來!

幼兒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上升 洗手洗起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疾病管制署表示,近期國內0至6歲幼兒急性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均較中秋連續假期前上升;目前已進入腸胃炎與類流感好發季節,提醒民眾務必落實個人手部與呼吸道衛生,並留意自身及家中嬰幼兒健康情形,以降低感染或傳播疫病的風險。

幼兒腹瀉與類流感就診人次上升 小心這些病毒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國內0至6歲急性腹瀉就診共1,178人次,較中秋連假前799人次上升47%;上週類流感就診共2,477人次,亦較中秋連假前1,882人次上升32%,但類流感就診低於去年同期(2019年第43週3,313人次)。另依據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系統呼吸道病毒監測情形,近期0至6歲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檢出陽性件數呈明顯上升,第43週檢出數佔疾管署監測呼吸道病原體76%。
疾管署表示,國內較常見的病毒性腸胃炎致病原為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腺病毒則全年都可能發生。輪狀病毒、腺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其中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為常見感冒病毒之一,全年皆可能發生,春天與秋天為好發季節,可經由飛沫或直接、間接接觸病人鼻咽黏液而感染,易造成嬰幼兒高致病率,也容易在人口密集機構造成群聚疫情;感染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差、咳嗽、打噴嚏及發燒等。

確實洗手、衛生禮節 注意嬰幼兒症狀

疾管署指出,無論是腸胃炎或類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都可透過落實正確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來預防,因此提醒民眾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皆應以肥皂正確洗手;出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時,請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若發現自己或嬰幼兒出現嘔吐、腹瀉、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時,可至鄰近院所就醫,並儘量在家休息,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或接觸其他健康的幼兒,以降低疫情傳播的機會。

【延伸閱讀】

帶有BRCA基因突變 女性癌症風險提高五倍以上!

小資女辦公坐出梨形身 威塑雕塑曲線正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3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80多歲的陳奶奶,日前夜裡起身上廁所卻不慎跌倒,因而造成顱部損傷,經住院治療一段時間,病情好轉後則返家休養。住院期間因身上有鼻胃管及尿管,每月需定期回醫院更換管路以防止感染,每一次的回診都讓陳奶奶及其家屬深感不便,對他們來說著實變成了一件費時、費力的大工程。所幸經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防治C型肝炎,衛福部啟動山地型原鄉C型肝炎完治試辦計畫,將和地方衛生所等合作,選擇嘉義縣阿里山鄉、高雄市桃源區、花蓮縣秀林鄉及花蓮縣卓溪鄉等4個山地型原鄉,進行在地篩檢與在地治療模式,做為C型肝炎試辦地點。主動篩檢 遠離C型肝炎找上門在台灣,約有40萬名慢性C型肝炎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幫助因突發狀況,造成家中經濟陷入困境的特殊家庭,台灣世界展望會依據個案不同需求,提供醫療補助、急難救助或生活援助等經濟支持,可望能幫忙緩解家庭生計問題;另外,也透過社工定期訪視,且連結社會資源,讓身陷困境的孩子們,能獲得良好的照顧與保護,也因而經常舉辦飢餓三十人道救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炎炎盛夏,小心熱傷害!一名32歲曾姓壯男每天頂著烈陽在工地工作,某天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及肌肉痙攣,緊急送急診發現體溫達攝氏41℃,排尿出現茶色尿,經過抽血檢查肌酸磷酸(CPK)報告顯示已升高至800多U/L(正常值為24至194U/L),影響到腎臟功能,確診為職業性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