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引起頭暈原因多 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引起頭暈原因多 對症下藥才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位年長女性有陣發性暈眩數天,睡覺時翻身也會發作,每次持續短暫約數十秒。理學檢查耳部外觀正常,聽力學檢查正常,神經學檢查無異狀,但「Dix-Hallpike test」時發現病患頭朝右側時有陣發性迴旋向地眼振,施以耳石復位術治療。

分辨頭暈病因 四種六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賴建仲說,臨床上把「頭暈」概分為下列四種:

一、眩暈:天旋地轉,錯覺自己在轉動或周遭環境在轉動。

二、近昏厥:感到好像快要失去意識般,眼前一片黑。

三、不平衡:坐著時沒有症狀,但站走時步態不穩。

四、非特異性頭暈:昏沉感、頭重腳輕、注意力不集中等難以描述的頭暈。

以上述「頭暈未必眩暈」。眩暈專門是指有轉或動等錯覺的頭暈,這和前庭系統異常有關。然而,近昏厥和心血管疾病有關;不平衡和神經系統疾病有關;非特異性頭暈則可能有代謝或精神方面的疾患。

若想區辨頭暈的病因,要掌握「頭暈六問」:

一、像四種頭暈中的哪一種。

二、持續或陣發,發作時間的短長。

三、是否與頭位變換有關。

四、其他伴隨症狀,如耳鳴、聽力下降、耳悶脹感、耳流膿等,可能與中耳炎或突發性耳聾有關;有頭 痛、怕光或噪音者則可能是偏頭痛性眩暈;時常頸部痠痛者容易有頸性眩暈;先前數周內有感冒症狀的患者要小心是前庭神經發炎。

五、本身的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

六、正在服用的藥物。

頭暈合併吞嚥困難 應盡快就醫檢查

若頭暈發作時合併頭痛、說話不清楚、吞嚥困難、肢體或顏面麻痺,甚至失明等現象,應盡快就醫,且盡量詳加說明症狀,協助醫師快速了解病情。仁愛院區耳鼻喉科醫師高啟鈞指出,同樣是眩暈就有不同的病因,因此得找出病因才能有效對症下藥。檢查上,除了透過聽力檢查以分辨是否為突發性耳聾,其餘像前庭理學檢查、眼振圖檢查、溫差測試等檢查,都可協助醫師判斷病因。

解決頭暈症狀 依病症選擇合適治療

治療上,部分頭暈症狀可透過藥物舒緩,或以特殊治療方式,部分則得從平時日常飲食生活習慣改變開始。高啟鈞醫師表示,像是耳石脫落症引起的頭暈,就得透過耳石復位術解決症狀,其他治療方式像是眼球動作控制、平衡訓練等,也能依患者病症給予合適治療紓緩症狀。民眾應注意頭暈或眩暈都可能潛藏重大疾病,必要時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症狀加劇影響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6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一忌:不梳頭直接洗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頭皮對於頭髮來說非常重要。洗頭前,先用蘸濕的梳子梳頭,令附著頭皮的污垢和灰塵浮於表面,才能同時洗淨頭皮和頭髮。為避免傷到頭皮,建議使用寬齒縫、圓頭的梳子。 二忌:頭髮剛浸濕就抹洗髮水 許多人頭髮剛剛浸濕就將洗髮水倒在頭上,殊不知,這樣根本洗不淨頭髮。抹洗髮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秋冬季節,是顏面神經麻痺的好發季節,因為氣溫變化大,加上感冒病毒盛行,一旦壓力過大,或是忙碌缺乏休息,人體的免疫力下降,就容易被病毒侵襲顏面神經,一兩天內就可能突然出現顏面肌肉麻痺不聽使喚的問題,有的人還會出現流眼淚、耳鳴、舌頭麻痺、口水流出等症狀,都需要及早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亞洲空氣汙染嚴重,近日霾害、懸浮微粒(PM2.5)濃度更是高到拉警報。PM2.5不只影響呼吸道、危害肺部健康,現在更有美國研究指出,這些空氣汙染源都會使大腦損傷,提高中風機率,讓大腦功能下降,未來人們的大腦可能加速退化。 空氣汙染研究 身心都不健康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