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張上淳駁新冠病毒變異提高致死率 終身帶原機會不高

張上淳駁新冠病毒變異提高致死率 終身帶原機會不高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媒體報導,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病毒可能演變成6大類,大致尚可分出歐亞有4型,美洲大洋洲各1型,致死率可能與病毒變異有關。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有不同看法,強調台灣確診病毒來自世界各地,死亡率並未跟著提高,主要仍看醫療量能是否能承擔負荷。


台灣新冠病毒來自四面八方 致死率未因變異提高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自己有看到報導,也與廖俊智溝通討論,媒體在寫法上可能不是太精準,初步來看新冠肺炎病毒變異似乎滿大,但跟死亡率是否有關,目前仍需要更多數據研究。台灣境外移入患者很多,病毒來自世界各地,但台灣新冠肺炎死亡率沒有因而升高,反而維持在低點。


張上淳強調,確實病毒變異讓毒性增加,會讓疾病死亡率增加,但仍必須考慮照護品質與量能,台灣疫情沒有像歐美大爆發,染病患者都能在醫院妥善治療。反觀疫情大爆發地區,醫療能量崩潰沒有辦法妥善照顧病患,也就讓死亡率提升,因此考慮單一疾病死亡率時,病毒特性要考量外,醫護量能好不好也要考慮。


新冠病毒直接傷害肺部以外器官? 張上淳:機會不大


同時,世界對於新冠病毒仍在摸索階段,似乎除肺臟外,部分研究與報導發現,身體其他器官可能也會有傷害,張上淳對此解釋,新冠病毒必須仰賴ACE2受體進入細胞,全身很多臟器細胞都有ACE2受體,例如心臟,但新冠病毒是否直接引起多重器官損傷,應該機會不高,大部分重症患者都是本身有慢性病。


張上淳補充,很多因素會影響新冠病毒感染部位,例如飛沫大小、病毒量、接觸到鼻腔或口腔等,但大部分都會在呼吸道或肺部,如果新冠肺炎病毒要到其他臟器,必須靠著血流前去,可實務上要在血液中檢出病毒機會基本上沒有,所以新冠肺炎病毒要直接侵犯其他臟器,應該機會不大。


新冠病毒檢測時陰時陽是否終身帶原? 張上淳強調呼吸道病毒很少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PCR),在確診病患上時陰時陽困擾醫學各界,由於如B型肝炎病毒或帶狀泡疹病毒等,都會潛藏在身體內,感染者成為終身帶原。張上淳也解釋,在呼吸道發生感染病毒終身帶原的機會很少,新冠肺炎病毒為什麼在PCR檢測時陰時陽,仍然需要更多研究了解。


更多NOW健康報導
為何不普篩? 阿中部長「數學課」開講讓數據說話
連假別往人多地方去 「1968」APP提供熱門景點警示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一波寒流來襲,導致全台有數十人因此猝死,到底猝死是否有徵兆,或是該如何防範呢?其實,很多疾病都是「病從口入」!營養師即強調,尤其是血壓高、血糖高及血脂高的三高病人,想要防猝死,就應該吃「得舒飲食」,在寒冬來臨時,做好保暖,才能避免不幸發生。暖暖的冬陽高高掛,但是早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剛新婚就病發,只能靠另一半背著走,家事不能做,連切菜都成問題!」30年類風溼性關節炎資深病友徐小姐的經歷,是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都有過的。針對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醫師多半會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來緩解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而新型注射方式的隱藏式針頭不僅可降低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44歲男性,兩年多來,常因全身無力跌倒在地,多次被送醫急救,卻仍查不出原因,以為得了絕症放棄治療,直到近來進一步接受檢查後,醫師發現,原來是內分泌嚴重失調所導致,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合併低血鉀陣發性麻痺。這名患者轉送至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治療後,已逐漸恢復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攝護腺癌是美國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每年有超過20萬的新診斷病例,死亡數卻只有發生率第二名──肺癌的五分之一不到;反觀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增高,是國人第七大癌症死因,顯見民眾對攝護腺癌的治療認知仍有待加強。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林裕為表示,攝護腺癌發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