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強光工作釀白內障 AI術式幫他重獲好視力

強光工作釀白內障 AI術式幫他重獲好視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顏先生從事汽車維修,需要經常桿接鈑金,長期處於高溫強光的工作環境,最近常感眼睛乾澀、不時流淚。開車等紅綠燈時,還會出現重重疊影,夜間路標也模糊不清。就醫後,才發現自己雙眼都已經罹患白內障,視力只剩 0.3!

強光加速白內障 模糊、疊影畏光就應注意

眼科診所院長林鴻源表示,白內障初期會感到視力模糊、單眼看東西有雙重影像、對色彩敏感度降低、畏光,晚上看路燈等光源時,出現光暈等情況。雖說白內障是自然老化現象,是每個人幾乎都會有的眼疾,但因顏先生長時間強光的照射加速水晶體老化,才52歲就確診白內障。

經醫師評估後,了解顏先生術後還需要繼續工作,又有夜間開車需求,因此建議使用「精雕白內障老花換晶術」新一代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治療。

不想再戴眼鏡 這種術式能做到

傳統白內障手術後,還可能需要配戴眼鏡,調整遠、中、近不同距離的視覺需求。而新一代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採用親水性材質,還能降低二次白內障的機率;非對稱性的球面設計,可以提高進入眼睛的光線量,改善傳統多焦人工水晶體夜間眩光及光暈的問題,提升術後夜間視力品質。

連鎖眼科診所總院長林丕容說,過去白內障是治盲手術,以看得見為主,現在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中老年民眾要求更精緻、更方便的術後生活,不止看得見還要看得舒適,目前新型「精雕白內障老花換晶術」,使用全自動化的AI電腦程式控制進行飛秒雷射,取代傳統人工手術器械,減少人為誤差,加上即時3D斷層掃描輔助,術前精確定位,還能同步監控手術情況,在可控度極高的環境下進行,大幅度提升術後視力品質,不需縫線、傷口很小,做完當天就能回家。

白內障不要拖 越拖越危險

老花眼與白內障是年長者不可避免的眼疾困擾,視覺模糊更容易讓長者增加跌倒、骨折的風險。當白內障影響日常生活時,就應及早治療,拖延時間越長,越可能增加手術風險,甚至造成青光眼及失明的後果。

水晶體選擇多 定期追踨很重要

除了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外,也有許多新型多功能人工水晶體可供選擇,可以同時調整白內障、老花、散光、近視或遠視等問題,術後不用再戴框架眼鏡。

醫師呼籲,患者治療前可以與醫師詳細溝通生活所需,選擇最適合的人工水晶體,接受治療後也需每半年定期檢查一次,維持好視力。

【延伸閱讀】:孩子不敢外宿! 學齡童尿床困擾該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43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群聚個案院外生活足跡,有關第863例、第864例、第865例一家人,除昨(19)日發布「桃園南門市場」與「摩斯漢堡(桃捷A7店)」外,中心流行指揮中心再公布,3人分別前往「廣德海鮮餐廳」、「一品金湯豆漿王」、「麥當勞(桃園三民)」;指揮中心陳時中建議,民眾外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英國萊斯特大學與英國國家統計局合作,針對第1波出院的4萬7,780名新冠肺炎病患進行研究,發現英國新冠肺炎痊癒者中,近3成在5個月內就會因為罹患其他疾病而再度就醫,而且12.3%會在5個月內死亡,死亡率是醫院其他門診病人的7.7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醫部醫師賴志冠指出...

閱讀詳情 »

■ 為身體排毒的器官 現在的社會出現一個弔詭的現象,那就是有不少人熱衷用各種方式為身體「排毒」,像是使用清潔用品、進行只喝果汁的齋戒、飲用精力湯、只吃粗食、喝特殊茶飲等眼花撩亂、未經證實的坊間偏方。他們努力吞下各種草藥和營養補充劑,都是為了由內而外的淨化身體。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去桑拿房、蒸氣室這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1月12日發生院內感染,截至昨(19)日已經有9人確診,當中包含2名醫療人員家屬,病毒擴散至社區可能只有一步之遙。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環境汙染傷害威脅恐怕比飛沫更高,大家都能把口罩戴好,幾乎就能封鎖飛沫,但病毒能在物體表面活好幾天,環境汙染就是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