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影/新冠肺炎確診者 康復後六個月應打疫苗

國內COVID-19確診人數,總共有15820人,目前解隔離的比例,已經有89.9%,差一點點就要突破九成。大部分的康復患者,也都回到正常的生活。但他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疫苗到底該不該打?根據疾管署建議,染疫康復後,六個月還是要打疫苗,增加保護力。

胸腔內科醫師 與 確診康復者:「你可以打(疫苗) 打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你已經有天然的。」

確診康復患者出院後回診,特別向醫師詢問是否要施打疫苗。根據疾病管制署的建議,康復後六個月可施打。

台北慈濟醫院感管中心副主任 吳秉昇:「感染過新冠病毒,無論你有症狀或沒症狀,都會建議你在六個月之後,再接種新冠病毒的疫苗。」

研究顯示,確診者體內的抗體三個月後保護力開始下降,程度因人而異,國外也出現確診個案再次染疫的情形。

台北慈濟醫院感管中心副主任 吳秉昇:「他的保護會多高 持續時間有多久,這個因人而異 真的差很多,所以老人家,或免疫功能缺乏的這種病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他的抗體上升的情況,肯定是沒有像成年人,健康的成年人這麼快。」

加上病毒株不斷變異,感染Alpha者不見得對Delta病毒有保護力,因此還是建議康復後施打疫苗。

台北報導

 

【延伸閱讀】

腎友該不該打疫苗?專家建議按時接種

疫苗施打部隊出動 行政團隊全盤掌控

本土 2創新低 近25萬劑自購莫德納抵台

 

資料來源:大愛新聞

相關推薦

下桿時有個叫做是「延遲」的動作,「延遲」這個動作意指不論在上桿或下桿時,手腕與手臂呈現L型的狀態。下桿時重心側移往左側,此時的手腕是一個放鬆的狀態,經常會有球友在這個動作上手的力量大過於身體,而造成手腕力量提早釋放,導致桿頭L型的設定消失。如何解決問題呢?首先,下桿時透過身體重心側移或轉移的方向往左...

閱讀詳情 »

沒出世的女兒患腫瘤,辭職照顧孩子,自費百萬拍調查大片…前央視著名記者、主播柴靜:「這是我和霧霾之間的私人恩怨……」穹頂之下,霧霾瀰漫,男女老少,富貴貧困,同呼吸,共命運,建議每個中國人都看看並幫忙分享轉發《穹頂之下》這部時長1小時43分55秒的片子,這真的...

閱讀詳情 »

「女兒啊!我怎麼找不到家裡的大門方向?」一名居住在台北市的張女士,接到高齡71歲的媽媽電話,認為是在開玩笑,所以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後來因丈夫去世後,將媽媽接來同住,長時間相處才發現,其行為舉止異常,經常忘記剛剛才做過的事,還會重複已經說過的話。起初張女士以為,是媽媽年紀大,記性不好,從沒想過是不是...

閱讀詳情 »

揮桿動力來自下半身重心轉移之外,揮桿力量尚有身體軀幹的力量貢獻,若要將擊球距離提升到自己能力極限,單純依靠技術修正是無法達成,能夠成就目標的關鍵在「核心的扭力」,而「核心肌群」正是主角,其扮演穩定身體與傳遞力量的角色外,同時貢獻身體轉動的速度,尤其揮桿需要的身體轉動,主要肌肉便來自於核心(也就是身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