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後疫情時代,如何調適身心狀態? 精神科醫教你如何帶著焦慮前進

後疫情時代,如何調適身心狀態? 精神科醫教你如何帶著焦慮前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醫師啊,我最近睡不好!」眼前的婦人年約50出頭,一進診間,甫坐下便急切地拋出這樣的困擾,似乎想用最短的時間訴說著1個多月來經歷的一切,再用最快的速度離開醫院。疫情下的精神科診間,來訪的常是無法返鄉見家人卻慶幸減少家庭衝突的遊子、困擾需長時間在家相處的夫妻,或保持距離見不到面的戀人;可見你我的生活都受到了不一樣的衝擊。

後疫情生活充滿變化 聽聽自己內心聲音

內湖國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蔡季衡表示,疫情在大家一起努力下逐漸趨緩,解除警戒與否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你我彷彿在問:生活如何過下去。我們能否回歸過往的日常?生活似乎與病毒切割不開了,怎麼辦?充滿變化和未知的後疫情生活,不妨留些時間坐下來好好談談最近的自己。

防疫新生活 這樣做撫平不安情緒

伴隨疫情期間紛沓而來的身心壓力,蔡季衡主治醫師建議,可以保持規律生活,飲食均衡,透過遠距視訊經常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絡,並培養居家興趣如:烘焙、植栽、繪畫或居家運動等,緩解過度焦慮及緊張情緒,如焦慮不安情緒持續惡化已影響日常生活及睡眠或出現負面想法,應及早就醫,由專業醫師幫助平穩身心不安情緒。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如何進行?

因希望緩解不安焦慮感,通常心理治療為每週固定時間碰面。一開始可能1週1 次,考量治療深度,也可安排1週多次的見面。每次會談約40至50分鐘,在會談中可以談任何你想說的事情或治療當下腦中想的事情,即使是瑣碎不清或天馬行空的念頭都可以試著說說看和治療師討論。

傳統精神分析師不愛說話 透過聆聽了解你

蔡季衡主治醫師分享,傳統精神分析師總是給人沈默及有距離感的印象,事實上的確,治療師在分析中可能不會說太多的話,但這是希望有時間可以專心聆聽及思索你的話,更進一步暸解你,透過這樣的過程,你也可以更瞭解自己。

【延伸閱讀】

面對疫情,如何調適身心? 專家教你抗壓「五大裝備」

求職碰壁焦慮倍增 6招自救方法舒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6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嘉義市今年全面開辦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施打計畫,估計有兩千名嘉義市國一女生受惠!此次免費施打的四價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共需施打三劑,其中第一劑已於五月底完成,共計1815名學生完成接種,接種率超過九成。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家庭醫學科陳怡成醫師表示,四價人類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隨便聽信網路美白偏方,小心皮膚沒變白,卻把膚質搞砸!一名年輕的「黒美人」救生員婷婷,每天6小時曝曬在游泳池畔,長期在豔陽下卻沒防曬習慣,讓她工作一週就發現臉部肌膚粗糙暗沉,於是聽信網路偏方用白醋洗臉,沒想到才試3天,皮膚就明顯紅疹、脫皮,臉部肌膚成了黑黑粗粗的粽葉臉,嚇的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你家的塑膠碗盤用起來安全嗎?為了保障民眾食用安全,衛生署今天公告,重複性使用的塑膠類盤、碗及碟等三類食品容器必須標示八大類訊息,其中主體必須清楚寫上材質名稱以及耐熱溫度,以供民眾購買安全餐具時的參考。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這項規定正式名稱為「重複性使用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現代夫妻求助人工生殖的情形越來越普遍,根據國健局統計,近13年來,人工生殖嬰兒就成長近3倍;衛生署提醒,人工生殖易有多胞胎,不但風險大,且併發症多,民眾若要施行人工生殖,應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後再來進行。由於晚婚與遲育,衍生不孕問題,透過醫療技術進行人工生殖的夫妻也隨之增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