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導管安全性高 冠心病療效加乘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藝人賀一航三年前因心肌梗塞送醫,緊急裝置心臟支架救回一命,最近其中一個竟出現支架內再狹窄的現象,為避免心肌梗塞會再次發生,所以前往醫院放置新的支架。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謝宜璋醫師表示,以心導管手術置入支架打通阻塞處後,在血管修復的過程中會產生結締組織,以及血管內膜增生,便可能使得血管再度狹窄。以傳統裸金屬支架來說,置入後6個月的再狹窄率約20%左右,再加上有糖尿病、血管內徑小、支架較長及病兆較複雜等因素影響,則再狹窄率會再提高;為降低狹窄風險,塗藥支架因應而生。

塗藥支架上的藥物可以抑制內膜細胞過度增生,可將再狹窄率降低到4至5%,因此,臨床上也會減少需再使用氣球擴張或放置另一支架治療狹窄的機會。另外,謝宜璋指出,由於醫療科技發達,目前第二代塗藥支架所使用的藥物、聚合物和材質經改良後,已大幅改善第一代塗藥支架會發生較高的晚期支架內血栓的缺點,從原本0.6~1%發生率降低至0.1%。

以安全為考量,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植入塗藥心臟支架後至少需要服用1年的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且依個人的狀況,有的甚至需要使用1年以上,以避免支架內血栓產生;但是長期服藥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影響凝血功能,還恐會為有其他手術的患者帶來出血風險。謝宜璋提出,愈來愈多研究發現,植入第二代塗藥支架患者因某些實際因素只能服用3個月時,並未出現血栓的情況,因此減少了緊急需要手術患者在停藥後血栓和出血風險兩者間的顧慮。

生活飲食習慣不均衡,再加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等危險因子,罹患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亦隨之上升。根據健保局統計,民國100年約有2萬4千人使用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已成為現今治療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最普遍的介入手術。

謝宜璋提醒,心臟支架雖可解決血管狹窄及阻塞的問題,但不表示存在的心臟疾病會隨之消失,患者植入支架後除必須定期服用預防動脈硬化、保護心臟的藥物外,還要控制危險因子,多運動,少吃油脂、不可抽菸,才是保養心臟的健康之道;若出現胸悶、胸痛時,務必立即就醫,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91

相關推薦

各級學校已陸續開學,學童間密切互動易使腸病毒於校園間傳播,並可能成為家庭與社區間疫情傳播的橋樑,導致國內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開學期間,已經新增多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疾管署提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人員,務必加強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並落實正確勤洗手與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以降低幼童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少長年飽受慢性或頑固性疼痛所苦的患者,為緩解其疼痛,經醫師評估後,會視病況開立貼片劑「吩坦尼(Fentanyl)」,除此之外,它也被廣泛使用在麻醉、加護病房、止痛與無痛內視鏡檢查上,藥效長達72小時,是一種經皮膚吸收的類鴉片止痛劑。吩坦尼應用範圍廣 屬二級管制藥品食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高溫病菌容易滋長,若吃下半生不熟的食品,當心沙門氏桿菌等引起的食品中毒!一位主婦因為冰箱壞掉,把剩餘的食品拿給6歲的女兒吃,導致孩子感染沙門氏桿菌,因而高燒不退、上吐下瀉、持續腹痛數日,須住院治療。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無論是居家飲食或出門外食,都有可能感染沙門氏桿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如果不好好復健的話,關節的活動度可能會受影響喔!」75歲王伯伯在開刀置換左膝人工關節之後,原本不太敢活動,但聽了醫師的建議之後,開始透過「關節活動器」協助復建。術後疼痛主要是因為關節沾黏嚴重,使活動角度受限,患者怕痛就更不敢動。但醫師建議,患者術後越早開始運動,復健效果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