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導管手術的神隊友 血管內超音波檢查

心導管手術的神隊友 血管內超音波檢查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心臟疾病雖然可怕,但只要定期檢查,屏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就能夠將風險降至最低。據衛福部108年度的統計,心臟疾病共奪走了19,859名台灣人的性命,占台灣108年死亡人數的11.3%,在十大死因中位居第二名,但比起107年心臟疾病的死亡人數已有明顯下降。這除了可以歸功於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另一個原因則是醫療科技的進步,許多治療的藥物以及輔助器具日新月異,大大降低了心臟疾病帶來的威脅。

血管內超音波 醫師的神隊友

心導管手術的神隊友 血管內超音波檢查


目前心臟疾病最常見的,就是冠狀動脈相關的疾病。患者往往因為三高以及抽菸飲酒等問題而造成冠狀動脈的堵塞,也就是俗稱的心肌梗塞。發生心肌梗塞送院後醫師會進行心導管取栓手術和氣球擴張術,將堵塞的血塊取出,並放置心臟支架避免下次堵塞。而進行這麼精密的手術不必開胸的原因,就是因為輔助診療的技術越來越好,可以代替醫師的眼睛判斷心臟的狀況。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廖智冠醫師說,早期使用傳統心導管攝影可以看到平面的血管畫面,而拜新科技所賜,目前心臟內科醫師還可以使用血管內超音波,看到血管內堵塞狀況的真實情形,讓取栓手術以及支架手術更加精確,降低放置心臟支架後心肌梗塞復發的機率。血管內超音波檢查(IVUS)解析度比傳統心導管攝影高 10 倍,不僅可測量血管大小、斑塊厚度,更能夠進一步分析斑塊分佈範圍與鈣化情形,有助醫師為病人選擇最適合的治療策略。

瞭解血管內的真實狀況 提升手術精確度
心導管手術的神隊友 血管內超音波檢查

血管內超音波與傳統攝影的最大差異,就是能看到血管通道內的影像,輔助心導管攝影,解決心導管攝影只有平面影像的缺點。廖智冠醫師表示,早期醫師還不熟悉這項技術,但經過這幾年心臟學會的課程推廣,血管內超音波這項新科技在台灣的普及率大幅提升,而健保也已經給付這項輔助檢查的費用,讓國人在進行心導管手術搶救心肌梗塞時,能確保更好的治療品質。

科技帶來醫療進步 配合醫師治療仍是不二法門

科技進步帶來的醫療好處可不只這樣,廖智冠醫師說,現在搶救心肌梗塞病患時,已經可以在救護車上做心電圖,並且傳送到心臟內科醫師的手機中,讓心臟內科醫師直接開始準備手術,抵達醫院時不用經過急診室的判斷,可以迅速送往心導管室開始搶救。雖然醫療器材與藥物進步快速,但重點還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且聽醫師的指示改善生活習慣,才能跟心臟疾病保持距離。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胰臟癌是各種癌症中預後最差、最兇險的癌症,主要因早期發生病變時,症狀不明顯,加上胰臟位在後腹腔,不容易透過一般檢查早期診斷。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指出,胰臟癌是從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五年存活率低於5%,尤其隨著腫瘤逐漸擴大,人會陸續出現體重減輕,黃疸或上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全民宅在家齊力防疫,狂用3C產品,不只眼睛首當其衝,皮膚也鬧出「災情」,皮膚科醫師分享保養重點,顧好「面子」,迎接解封的到來。 很多人以為防疫少外出,可省略防曬及保養步驟,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洪郁婷提醒,居家防疫使用3C產品的時間增多,可能引發一些皮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整理報導】番茄是水果家族,還是蔬菜幫嗎?臺北農產臉書官方粉絲專頁公布答案,許多網友直呼「長知識了!」,原來依照大小來區分,大番茄(牛番茄)是蔬菜,而是聖女小番茄則算是水果,但不管水果或是蔬菜,都是營養健康的天然食材。 ▲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圖/截取自臺北農產臉書官方粉絲專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不少人常圖方便,隨手用飲料配服藥品,但這可能會與藥品發生交互作用,進而影響藥品吸收,甚至產生副作用,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社區藥局郭建宏藥師與民眾分享臨床上常見的例子。服藥前後兩小時 勿飲用牛奶製品首先,郭建宏藥師指出,牛奶中的鈣會與四環素類抗生素(Te...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