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情隨確診人數忐忑? 臨床心理師教11個日常練習

心情隨確診人數忐忑? 臨床心理師教11個日常練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疫情升溫,每天等兩點衛生福利部直播,每當確診人數公布,心情就像雲霄飛車一樣,看著數字居高不下,正與看不見的敵人作戰的我們,是否心情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呢?深怕一個防疫動作不確實,病毒就來敲門。

11個防疫心步驟 避免忐忑不安

疫情影響了我們的日常,但我們可以減少內心的波動,該如何做呢?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江依潔分享「防疫心生活,防疫心步驟」:

一.     改變習慣:檢視自己的環境,包含住家空間、工作場域乃至可能會有接觸的人際互動,因病毒深植我們的生活,過去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需要更動,因此,著手進行自己可以執行的所有防疫步驟,並將之再習慣化。

二.     重點整理:只注意與自身相關的重要訊息,如留意政府疫情相關重要消息、重大政策宣布等,消化後簡單明瞭的給自己一個重點結語。

三.     動腦思考:現今資訊超載,真假訊息流竄,留意並動腦思考;減少接收任何來源的雜亂資訊,適時打斷自己,切勿逗留在資訊海。

四.     互相信賴:信任身旁親近的人,沒有人想生病,相信身旁的人也會盡力做好防疫,當看到不足處,以溫柔、耐心的提醒替代責罵。

五.     接納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情緒無對錯,當事件發生,產生相對應之情緒乃是正常,然而,情緒可能以各種情況來表徵,專注當下身體感受並學會覺察,並標記情緒。

六.     替代行為:當感到焦慮、緊張、憤怒等負面情緒時,試著在家找到喜歡的事情做,一來打發時間,二來所產生的正面感覺可以替代原本的負面感覺;另外,在家找一個安靜、舒服的空間,好好呼吸,感受氣息間緊、鬆的放鬆感。

七.     安全堡壘:建造內心安全堡壘,安全堡壘可以是人物地,如:親密他人、小物品、家、自己房間等,告訴自己在安全堡壘內我是安全的,我可以將我的擔心、焦慮都在這安全堡壘內宣洩和述說,安全堡壘陪伴並支持我。

八.     心心連結:減少人與人的連結,但增加心與心的連結,利用電話或LINE、視訊等軟體,關心遠方的親人或是在意的他人,也接受他人的關懷,雖不能見面,但心是一體的,增加同在感與被支持感,減少孤軍奮戰的感覺。

九.     期待光明:灌注自己及他人希望,防疫視同作戰,各方口水戰打的更是火熱,我們能做的不是口水混戰,而是相信政府及第一線工作人員,並照顧好自己。

十.     自我鼓勵:跟自己說聲辛苦了,覺得防疫工作累了的時候、煩的時候等,給自己一個微笑,鼓勵及肯定自己的努力,自己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環,我是棒的,有價值的。

日常情緒練習 緩解不安心理壓力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院長藍祚鴻表示,大環境的變動造成人心慌慌,平時可於日常生活中進行相關的嘗試與練習,減少因疫情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倘若仍無法降低內心的不安,亦感覺該負面感受已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至身心科門診就醫,然而,在疫情當道,如不便至醫院就醫,可撥打「1925」諮詢專線尋求協助。

【延伸閱讀】

乾眼危機!居家辦公遠距上課 關鍵「黏蛋白」缺乏怎辦?

雙眼模糊、背痛癱瘓 恐罹患「泛視神經脊髓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3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爸爸媽媽們有注意過孩子的口腔嗎?它除了是寶寶攝取營養最重要的器官外,也可以觀察到寶寶的發育程度。北市有一名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已有相當好的表達能力,什麼都會說,但就是不會捲舌,從來不會發出「捲舌音」,父母認為孩子發展遲緩、大腦發育不良,全家人陷入愁雲慘霧當中,後來,會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母親懷胎十月,才辛苦生下孩子,但根據研究,女性生產後子宮頸會外翻,加上此時因為過度疲累造成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增加感染HPV的機會。曾有一名35歲婦女產後回診時,抹片結果不明確,HPV DNA檢測卻確診為子宮頸癌第1期。 目前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的抹片檢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媒體報導,高雄一名老翁因車禍導致腦部受創患有失智症,其生活無法自理之外,半夜吵鬧影響家人睡眠,甚至在半夜家人都熟睡時偷跑出門,但因長子白天要上班,下班後無法休息,每天晚上都睡在客廳長椅上看守老爸爸。老爸爸在住院期間大吵大鬧,長子不堪長期照顧壓力,一時失去理性,為免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32歲的OL最近常覺得疲倦、手腳冰冷,體重也越來越胖,而另一名46歲的謝太太從去年開始常感覺到疲倦、沒精神還便秘,冬天尤其怕冷,家人覺得謝太太的反應逐漸有遲緩現象,且原本身高156公分,體重56公斤的標準身材,卻突增至64公斤。就醫抽血檢查後發現,謝太太除膽固醇偏高之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