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易中風 微創手術打破抗凝血劑的限制

心房顫動易中風 微創手術打破抗凝血劑的限制

北市一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因瓣膜狹窄、左心房擴大造成慢性心律不整,即便按照醫囑服用藥物,且服用成效達國際標準值,左心耳仍常出現血塊,使用抗凝血劑消除仍反覆形成血塊,導致腳中風、腎功能不全,最終造成左大腦的中腦膜動脈大片腦梗塞,緊急取栓仍激發腦出血。

心房顫動易形成血塊致中風

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此類患者中風機率約為一般人的五倍,根據中華民國心率醫學會資料,台灣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位心房顫動患者,且隨著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六十歲以上,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四位罹患心房顫動, 而八十歲以上,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新光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吳典育解釋,心臟像一個幫浦,將血液打出,使心房心室規則收縮,當心房顫動心臟無法規則收縮時就可能形成血塊,容易引發中風。

藥物預防非唯一 「左心耳封堵術」作為更好的選擇

吳典育主任指出,傳統的心房顫動治療方式大部份為服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藥物,用來預防血栓形成,但也帶來風險,部分患者服用抗凝血劑後可能產生出血的併發症。此外,更曾有過患者因需要手術而停藥,卻不幸在這期間發生中風的案例,加上國人服藥的服從性較差,患者容易在服藥過程中因沒有特別感受,或認為已經改善便自行停藥。針對服藥效果不彰或無法服藥的患者,「左心耳封堵術」是另一個選擇。

吳典育主任進一步說明,左心耳封堵術屬於微創手術,於患者鼠蹊部的靜脈放入導管,再將封堵器藉由導管從右心房穿過心房中隔放入左心房,將左心耳入口堵住,經過約三個月之後,封堵器會逐漸內皮化將左心耳包起來形成自然屏障,避免血液停滯在左心耳而產生血塊,以降低中風風險。針對不適合使用抗凝血劑的患者,使用左心耳封堵術可一勞永逸,不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出血副作用相對來得低,大大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三高族群應注意 就醫評估預防中風發生

心房顫動可能沒有症狀,患者不易察覺,吳典育主任建議,針對藥物順從性低、無法服用抗凝血劑或服藥後還反覆栓塞的族群,左心耳封堵術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另外,左心耳封堵術也可作為預防策略,降低中風發生的可能性,有糖尿病、高血壓或是曾經發生栓塞、中風的高危險族群,應該至醫院接受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作左心耳封堵術。 

【延伸閱讀】

使用濕紙巾有什麼不好? 5種錯誤清潔別再做

心臟零件出狀況!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免開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他才50幾歲,記憶力也好好的,怎麼說有失智症呢?這怎麼可能啦!我看他是有神經病,整個人都變了啦!現在動不動就一直發脾氣,以前他超愛聊天,現在都常常隨便亂講話,要不然就人家講話他也愛理不理,就坐在那裡擺臭臉給人家看!」成大醫院失智中心失智照護門診諮詢臨床心理師范聖育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天氣逐漸變冷,許多民眾都會趁機享受泡湯季節,不過若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得要多加注意,因冬天身體循環變差,加上天氣一冷,血管一收縮就容易使血壓上升,這時若不正確泡湯,非但會使病症加劇,還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不得輕忽嚴重性。 泡湯勿冷熱交替 避免引發症狀 尤其許多民眾習慣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根據衛福部100年調查,台灣5至6歲兒童齲齒率高達79.32%,已成為台灣嚴重的公共衛生議題之一,出現齲齒問題,非但會使患者感到疼痛且影響咀嚼,日本也證實會造成全身性疾病問題,不得忽視嚴重性,因此衛福部也在今年推出食鹽加氟政策,可望有效降低國人齲齒率。 守護國人牙齒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五月是紫花酢醬草的開花季節,極小巧的紫花卻能開滿遍野,這天晴晴出生了,巴掌公主晴晴只有370公克,2,000公克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就是一罐早產兒奶粉的重量罷了!住院期間歷經插管治療、肺部出血、視網膜病變、腸胃道蠕動異常等早產兒常見的併發症,所幸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