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忽快、忽慢恐是心房顫動! 這項危機更是平常人5倍

心臟忽快 忽慢恐是心房顫動! 這項危機更是平常人5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臟會突然噗通『烏白跳』、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喘不過氣……」小心,這可能就是心房顫動的徵兆!然而,梗塞性腦中風病友中有1/4的人患有心房顫動。

心臟跳動不規律非好現象 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心律不整就是心臟跳動不規律,太快、太慢,或忽快忽慢,都是不好的現象;其中又以心室上頻脈、心房撲動、心房顫動較常見。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蔡文欽醫表示,根據統計,心房顫動在臺灣成年人的盛行率約1%,即約有23萬名患者,年齡愈大,風險愈高,有七成的患者是65歲以上長者,且男性大於女性。

心房顫動有2種治療方式 皆為消除不正常的電氣反應

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控制及電氣燒灼術兩大類。蔡文欽醫師指出,冷凍氣囊消融術與電氣燒灼術在原理上略有不同,但目的都在消除肺靜脈中不正常的電氣反應。冷凍氣囊消融術就是利用冷凍的原理,在肺靜脈與心房的交界點,用冷凍低溫的手法畫出阻絕線,將肺靜脈內不正常的傳導線路截斷,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可以治癒。

心房顫動和腦中風有關 牢記腦中風口訣

其實,心房顫動和腦中風也息息相關,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機率比常人多五倍,且心衰竭和死亡率也較高。高齡整合照護科許晉譯醫師指出,腦中風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兩種,其中有八成病人屬於梗塞性腦中風;心房顫動佔梗塞性腦中風總數的1/4,屬於嚴重度高的中風原因。

除了避免中風發生外,注意心房顫動控制,以及心血管疾病之預防包括危險因子控制與共病照護。另外,也要牢記腦中風口訣「臨微不亂」,包含「臨」時手腳軟、「微」笑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盡速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骨骼密度測不出? 糖尿病友的骨鬆危機

化療抗癌不怕吐 這些方法安度療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腸病毒就診人次,目前已超過流行閾值,進入流行期!疾病管制署提醒,由於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後可能引發重症,因此準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應注意個人手部及呼吸道衛生,如有發燒、咳嗽、喉嚨痛、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成人或幼兒等接觸者,如有身體不適,也應避免接觸新生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癌症放射線治療上,以光子治療為主,但照射惡性腫瘤時,容易對周圍正常組織造成傷害,引發後遺症;目前已有重粒子治療能選擇,不但能準確摧毀惡性腫瘤,也能降低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降低治療副作用,且能針對特定的治療深度,將能量完全釋放。花慈與日簽署合作備忘錄 癌症精準治療邁新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和關心收容人健康,衛生福利部與法務部自2010年迄今,合力推動「戒菸就贏比賽」建立獎勵收容人戒菸的氛圍,今年共有746組收容人報名戒菸就贏比賽,用實際行動踏出轉變的第一步,找回健康自主權,不再受菸癮控制,讓自己與家人看見人生的正向轉變。跨部會合作助收容人戒除菸癮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推動健保署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政策,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及兒童院區與多家社區醫院、計248家診所19群醫療群共組合作團隊,正式啟動「馬偕共好醫療照護模式」,除提供轉診專責窗口及諮詢專線,門診各診次亦提供轉診保留號,預估三院區每日共可保留450個轉診號次,期提供病人全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