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血管疾病易出現重症! 國健署提醒「生活注意要點」

心血管疾病易出現重症! 國健署提醒「生活注意要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葉宏一、九九網站、中風國際文獻及世界心臟聯盟(WHF)指出,心血管疾病是COVID-19患者常見的合併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易有重症、高死亡率;及民眾對疫情產生恐懼,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常規就醫及急症就醫急遽減少,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害生命。

落實防疫護心  緊急用藥隨身攜帶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對疫情勿過度恐懼,疫情期間更應預防心血管疾病,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病人應維持正常作息,規律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做好個人疾病控制。

有心臟病史的民眾,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多留意自己或親友身體的變化,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

三高生活作息要正常  規律回診和服藥

三高控制要定期量血壓及血糖。確保個人身心狀況,所以睡眠要充足,情緒要平穩,採取適用的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音樂、泡澡等,若感到個人身心有壓力或焦慮,尋求家人或朋友協助或您的醫療照護團隊諮詢。

遵照醫師處方服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領慢箋患者可優先至社區健保特約藥局領藥或應用醫院藥來速方法取得。

留意徵兆提高警覺 避免心血管疾病發作

記住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做好個人防護並快快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葉宏一名譽理事提醒,若發現心血管疾病發作徵兆也不能輕忽,不要避諱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

【延伸閱讀】

不怕患者眼球亂動 「精準微脈衝」白內障手術安全又快速

疫情長期肆虐 預期性焦慮民眾大爆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7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2歲半的女童,在保母換尿布時發現都是血,趕緊請家人送往醫院急診,經檢查後發現身上有多處瘀青,做進一步檢查後診斷為凝血功能異常導致,在住院治療後終於改善,目前已出院並定期回診追蹤。 女童在幾個禮拜前得了場感冒現在剛痊癒,某天在換尿布的時候,保母發現尿布上面都是血,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偏鄉醫療資源缺乏,為了提供民眾擁有完善的醫療照護,二基急診近幾年大幅提升醫療人力與設備,尤其更與彰基總院成立轉診溝通平台,讓急重症病患能無縫接軌轉至醫學中心等級的彰基總院救治,其中也因彰基在彰化縣有數間分院,形成嚴密且快速的救援網絡,一旦遇上心肌梗塞或是嚴重的心跳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學會,分析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庫,發布「大腸直腸癌治療地圖」,2014至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台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較高,然而比較死亡率,最高則是南區、高屏區、東區、中區、台北區、北區。 大腸癌初期無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1名87歲男性,有高血壓、慢性腎衰竭、阻塞性肺病史,因在家休息時發生胸悶近1個小時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室就醫,經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培毅抽血檢查,心肌酵素正常,但因為病人年紀大、慢性病較多,用「人工智慧(AI)輔助急診胸痛預測系統」評估1個月內心肌梗塞機率為64%,經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