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血管疾病易出現重症! 國健署提醒「生活注意要點」

心血管疾病易出現重症! 國健署提醒「生活注意要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民健康署、吳昭軍、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葉宏一、九九網站、中風國際文獻及世界心臟聯盟(WHF)指出,心血管疾病是COVID-19患者常見的合併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易有重症、高死亡率;及民眾對疫情產生恐懼,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常規就醫及急症就醫急遽減少,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害生命。

落實防疫護心  緊急用藥隨身攜帶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對疫情勿過度恐懼,疫情期間更應預防心血管疾病,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病人應維持正常作息,規律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做好個人疾病控制。

有心臟病史的民眾,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多留意自己或親友身體的變化,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

三高生活作息要正常  規律回診和服藥

三高控制要定期量血壓及血糖。確保個人身心狀況,所以睡眠要充足,情緒要平穩,採取適用的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音樂、泡澡等,若感到個人身心有壓力或焦慮,尋求家人或朋友協助或您的醫療照護團隊諮詢。

遵照醫師處方服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領慢箋患者可優先至社區健保特約藥局領藥或應用醫院藥來速方法取得。

留意徵兆提高警覺 避免心血管疾病發作

記住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做好個人防護並快快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葉宏一名譽理事提醒,若發現心血管疾病發作徵兆也不能輕忽,不要避諱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

【延伸閱讀】

不怕患者眼球亂動 「精準微脈衝」白內障手術安全又快速

疫情長期肆虐 預期性焦慮民眾大爆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7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小心,浪漫的一個吻可能帶來一場病!一名年輕女子因發燒不退持續1-2週,有疲倦感,輕微感冒症狀,常合併淋巴結腫大、咽喉炎及皮膚紅疹就醫,經醫師抽血檢驗,患者白血球中的淋巴球比例升高,確診罹患疱疹病毒感染造成的「接吻病(Kissing disease)」。醫師提醒,若出現感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情人節是個放閃的日子,無論在街頭、在臉書,都有機會看到情侶、夫妻放閃、曬恩愛。但有的人一到情人節等特定節日,就會感覺壓力大。 沒自信、關係不好、部分身心疾病患者 情人節壓力大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有三種人容易在情人節感受到重重壓力:第一,感覺自己不夠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多天最適合吃火鍋!火鍋可說是最方便的料理,把各種蔬菜、肉類等食材,放入鍋子中簡單烹煮就完成了;但營養師提醒,火鍋湯頭會愈煮愈鹹,高血壓、腎臟病患者千萬別喝,以免病情失控。 火鍋湯頭這樣選 許多人吃火鍋,除了大快朵頤各種美味的食材外,更喜歡喝火鍋湯。湯頭是火鍋的精髓,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全穀類食物不只含有維生素B群、纖維質等營養素,也可增加飽足感。近日國外研究更發現,以全穀類食物代替精製穀類食物,熱量較不會停滯體內,新陳代謝也會加速、熱量支出增多,一天吃全穀類食物取代精製類穀物所消耗的熱量相當於快走30分鐘。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臨床營養學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