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男子到台北慈濟篩檢確診 出現ICU症候群脫衣奔出病房

快新聞/男子到台北慈濟篩檢確診 出現ICU症候群脫衣奔出病房

本土疫情延燒,前線醫護忙於照顧患者。一名男子因呼吸喘、咳嗽且有痰之症狀,5月22日前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篩檢後,發現血氧濃度為87偏低、肺部X光片雙側已有浸潤情形。於是男子在5月23日入住ICU插管治療,後續轉往專責病房,但卻出現混亂行為、意識障礙及失憶等急性精神症狀,並脫光全身衣物奔出病房,自己竟渾然不知。

台北慈濟醫院急重症管理中心主任吳燿光指出,該名患者拔管後,28日由專責病房照護,竟在30日下午1時左右,自行推著點滴走出病房,正巧被穿著防水隔離衣的護理師發現,趕緊將他安置回房後,於31日中午再度會診身心醫學科醫師。

院方說明,急性精神混亂是加護病房常出現的症狀,俗稱加護病房症候群(ICU syndrome),指加護病房封閉式環境及身體的併發症,所產生的心理及行為改變。新冠肺炎造成急性肺部病變及身體的損傷,對患者身心所產生的影響,引起譫妄症狀及記憶缺損等心理方面的疾病。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表示,所謂譫妄症是因為身體疾病或某些合併藥物,引起大腦功能急速失調、導致混亂狀態,患者的病程常時好時壞。臨床上,ICU症候群比例並不低,特別是疫情期間,病人於隔離情況下使症狀加劇。

陳益乾表示,治療此類病人除了開立藥物外,也會教導患者記錄目前所在的空間與時間,協助其認知重建;其次家屬關懷也相當重要,保持電話連繫使患者安心,才能盡速恢復正常。

吳燿光則提及,類似該名男子症狀之患者,在專責病房裡就有好幾位,並包含多名精神疾病患者,疫情緊繃之際,台北慈濟醫院仍用心跨團隊照護診療,後續也將由身心科追蹤病人情況。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文/尹海崴 甜美的青春,總令人羨慕,尤其是原本條件超好的女孩,就算是素顏,臉上沒有任何彩妝,一樣漂亮得讓人忍不住移開雙眼。20歲的Nancy,就是這麼吸睛的漂亮女孩。 Nancy說,「我之前並沒有想到要作微整形。對整形有很多負面的刻板印象,覺得臉看起來越自然越好。當然,每個年輕女孩,多少都會有瘦小...

閱讀詳情 »

日前,60歲的陳女士被查出黑色素瘤,罪魁禍首竟是從小就長在左腳底的黑痣。原來,這顆小小的黑痣竟在做了多次足療後癌變了!   陳女士左腳底的小黑痣從小就有,那時候只有花生米大小。而在陳女士退休後,她經常去足療店按摩,可就在前不久,技師告訴她,小黑痣變大了。原來,多次足療之後小黑痣癌變成黑色...

閱讀詳情 »

文/尹海崴 微整形凍齡,不再是個必須掩飾的秘密。崴崴也發現,越來越多女明星願意坦誠自己有定期作微整形,打亮臉蛋的保養習慣,並不吝與大家分享美容的心得。 即將四十,一枝花的Sandy,擁有風情萬種的深邃輪廓,但她最大的困擾是淚溝、眼袋蠻明顯。曾有醫師建議她作抽眼袋的手術,但一聽到這樣的提議,她覺得有點...

閱讀詳情 »

6月29日報導,浙江女孩李奕嫻身患脊肌萎縮症,骨瘦如柴、走不了路,全靠一副固定器支撐整個身軀,被叫做「燈芯女孩」。但她仍刻苦求學,成績名列前茅,還通過了浙江AB兩級書法考試。她說,「我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醫科大學,醫治更多像我一樣的孩子。」 堅強的奕嫻 據報導,李奕嫻從兩歲開始發病,這麼多年來,父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