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快樂夏出遊! 足踝扭傷這樣做

快樂夏出遊! 足踝扭傷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到了歡樂的暑假時期,藍天白雲底下各種休閒活動如水邊游泳戲水、登山露營、球類競技,乃至於出國訪勝都讓人躍躍欲試,但在玩樂休閒時,一個不小心,因為地面不平或踩空扭到腳實在很令人掃興,這時應該怎麼辦呢?

足踝內外側受傷  影響行走和運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符民意說,足踝內外側都有韌帶固定關節,但外側韌帶沒有內側韌帶強壯,所以常會因為足踝內翻而受傷,特別是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足踝扭傷若沒有及時正確處理,疏於照顧卻繼續遊玩,很容易造成病況加重,長期反覆扭傷,甚至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行走和運動表現,更得不償失。

足踝扭傷分三級  嚴重可能骨折脫位

足踝扭傷可分成為三級,第一級扭傷是輕微紅腫及壓痛,但仍可行走,韌帶僅輕微創傷未撕裂;第二級扭傷是明顯的紅腫及壓痛,雖然仍可行走,但活動功能已經受限,此時部份韌帶已發生裂傷;第三級扭傷則是嚴重的紅腫痛而無法行走,韌帶可能已經發生嚴重裂傷。

符民意提醒,若是嚴重扭傷或懷疑骨折脫位,應遵照PRICE原則處理:protection(保固患處)/ rest(休息避免使用患處)/ ice(冰敷消炎、消腫、止痛)/ compression(壓迫包紮患處)/ elevation(抬高患處避免腫脹),並盡速就醫確認傷勢及後續治療。

輕微扭傷可冰敷  3小時關鍵期

若只是輕微扭傷,符民意建議,可在初期3小時休息冰敷後,參考MEAT原則處理:mobilization(在可忍受的疼痛度內輕微地活動關節,可以幫助消腫)/ exercise(盡早在專業醫師指示進行關節韌帶強化訓練)/ analgesics(使用非消炎性的止痛藥,避免影響患處自主修復)/ treatment(詢求專業的檢查及治療)。

依照此兩大原則,就可以即時有效率也有效果的初步處理腳踝扭傷的不適,更能盡早回歸正常的生活及娛樂活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8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9月28日為世界狂犬病日,新北市政府動保處為提高狂犬病疫苗注射率,在土城綜合體育場寵物公園辦理疫苗注射快閃活動,方便民眾遛狗之餘亦幫毛寶貝做好防疫,並陸續於綠寶石公園、中和四號公園、林口松柏公園等寵物公園辦理32場巡迴注射,另民眾可至簽約動物醫院享110元疫苗優惠,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乳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一位,治療上,最常見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近年來也有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也就是海扶刀,但仍有長時間手術造成燒傷等風險。為幫助更多乳癌病患,國家衛生研究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陳景欣研究員研究團隊開發全球首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每年9月22日為世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日,今年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於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病友衛教講座,分享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治療趨勢,以及新冠疫情下與疾病共處的正確觀念。更在現場贈送208軍艦模型給日前榮退的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唐季祿,感激唐醫師為台灣CM...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過度運動傷骨盆底肌肉,讓「鐵人」變「軟男」。張先生酷愛三鐵運動,幾個月前為躲避疫情運動暫停,直到日前外出解禁,想趁假日來一趟「報復性」鐵馬之旅,沿北海岸騎了一整天單車,回家後感覺下半身痠痛,數天後仍不見緩解。想和老婆親熱時,小弟弟竟然軟趴趴,驚覺不對勁的張先生趕緊就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