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思覺失調用藥可控制 不貼標籤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

思覺失調用藥可控制 不貼標籤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

【NOW健康 馬姍妤/桃園報導】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獲得本屆金鐘獎數項提名,也讓更多民眾了解思覺失調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許世杰表示,只要能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偏見,就能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減少悲劇發生。

 

患者阿毅已罹患思覺失調症多年,只要一發病,就認為有特務殺手會取他性命,甚至會聽到特務說話或在耳邊威脅他,以致他行為失控,經常聲淚俱下、雙膝跪地、用頭撞地、全身發抖等,因害怕遭到刑求,進而一心尋死,多次試圖上吊自殺。

 

許世杰說明,思覺失調症是種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罹病,患者因大腦「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以致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精神部副主任洪錦益進一步解釋,思覺失調症會讓患者脫離現實感,如果出現「正性症狀」,也就是超過正常體驗的經驗,就常會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覺得有人監視、跟蹤、注視著他,或覺得有魔幻的力量在影響著他。

 

至於「負性症狀」,則是正常體驗的縮減,例如變得懶散、退縮、缺乏動機、情緒呆板、社交畏縮。「混亂症狀」則為思考、情感或行為的混亂,例如語言離題或前後不連貫、傻笑、不合宜或無理由的舉止。

 

許世杰提到,隨著醫療發達,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律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不過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調查發現,約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阻礙其社交生活。此外,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認知不足,還是常有人以「怪人」、「不定時炸彈」等負面字句來形容患者。

 

為此,林口長庚醫院於即日起至9月30日,特於復健大樓1樓大廳展出「思覺失調症特展」,讓外界重新認識精神疾病,減少對於此疾病的汙名化。許世杰指出,全台約有15萬名思覺失調症病友,目前不論是口服或是針劑治療,除了改善正性症狀外,也能改善負性症狀,讓病友回歸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提醒患者千萬不要自行停藥,也希望家屬能給予適當支持,助其早日康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65歲女性乳癌病人在接受治療後,持續定期追蹤檢查,2年多前胸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發現第4期的肺腺癌,如依傳統治療思考,已無法手術。但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病灶幾乎不見,惟今年10月發現病灶又有新變化,有潛在抗藥性,所幸只有1處,後來以胸腔鏡肺段切除手術切除病灶,目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86歲老翁,十多年來一直飽受右側膝蓋疼痛困擾,雖十年前被診斷出嚴重退化性關節炎,但因擔心手術風險,遲遲未接受手術治療,但近來因膝蓋疼痛,導致跌倒頻率增加,造成骨折,出入醫院頻繁,所幸後來經由醫師建議下,採以微創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學習使用助行器後,已能順利走路。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79歲男性因出現腹脹及黃疸症狀,經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發現腹腔內有大量積水,其顏色呈現墨綠色,與一般的黃色腹水大不相同,化驗之後發現膽紅素高達16.8 mg/dl,意味著膽汁漏出到腹腔內,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的檢查並沒有發現膽管有破損,最後藉由核醫肝膽道掃描發現膽汁是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年前的【台北素食養生展】、【台北國際健康促進暨養生照護展】、【台北佛教文物 佛事用品暨雕刻藝品展】三大主題展於12月23日至26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展出!本次展出突破500個攤位、近400家廠商,推出超值優惠,整合各家素食餐廳、有機食品、年節伴手禮、休閒樂活、照護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