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思覺失調用藥可控制 不貼標籤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

思覺失調用藥可控制 不貼標籤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

【NOW健康 馬姍妤/桃園報導】公視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獲得本屆金鐘獎數項提名,也讓更多民眾了解思覺失調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許世杰表示,只要能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偏見,就能拉近患者與社會的距離,減少悲劇發生。

 

患者阿毅已罹患思覺失調症多年,只要一發病,就認為有特務殺手會取他性命,甚至會聽到特務說話或在耳邊威脅他,以致他行為失控,經常聲淚俱下、雙膝跪地、用頭撞地、全身發抖等,因害怕遭到刑求,進而一心尋死,多次試圖上吊自殺。

 

許世杰說明,思覺失調症是種腦部疾病,每100人中就有1人罹病,患者因大腦「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以致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精神部副主任洪錦益進一步解釋,思覺失調症會讓患者脫離現實感,如果出現「正性症狀」,也就是超過正常體驗的經驗,就常會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覺得有人監視、跟蹤、注視著他,或覺得有魔幻的力量在影響著他。

 

至於「負性症狀」,則是正常體驗的縮減,例如變得懶散、退縮、缺乏動機、情緒呆板、社交畏縮。「混亂症狀」則為思考、情感或行為的混亂,例如語言離題或前後不連貫、傻笑、不合宜或無理由的舉止。

 

許世杰提到,隨著醫療發達,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症狀,避免復發,患者只要規律用藥、穩定治療,就能維持日常生活狀態,甚至有機會重返職場。不過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調查發現,約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感到自卑,認為病情阻礙其社交生活。此外,社會大眾對思覺失調症認知不足,還是常有人以「怪人」、「不定時炸彈」等負面字句來形容患者。

 

為此,林口長庚醫院於即日起至9月30日,特於復健大樓1樓大廳展出「思覺失調症特展」,讓外界重新認識精神疾病,減少對於此疾病的汙名化。許世杰指出,全台約有15萬名思覺失調症病友,目前不論是口服或是針劑治療,除了改善正性症狀外,也能改善負性症狀,讓病友回歸日常生活、工作及社交,提醒患者千萬不要自行停藥,也希望家屬能給予適當支持,助其早日康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咖啡包、奶茶包竟藏毒?許多非法製成的藥物,會以精美的外包裝來吸引民眾好奇使用,但濫用藥物所產生的問題不容忽視,甚至會令使用者產生幻覺,攻擊自己或他人,食藥署呼籲大眾,絕對不要以身試毒。 濫用藥物危害健康 衍生社會問題 近來新興濫用藥物衍生的健康危害及社會問題極受重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愛美不分男女,許多人想藉由整形手術讓自己的外貌更上一層樓,日前一名25歲男子接受隆鼻手術後,竟然不幸猝死,除了讓民眾人心惶惶外,也開始質疑整形手術的安全性;醫師表示,只要有動刀就會有風險,民眾在挑選醫療院所前,要睜大眼睛,以免憾事發生。 動刀即有風險 開業醫美診所院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腦中風的臨床症狀,會有突發性的神經學缺損,如半邊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步態不穩、言語不清、嘴歪眼斜、流口水、吞嚥困難等,嚴重將會出現意識不清,呈現昏迷狀態。腦中風分為兩類:一是佔85%的梗塞性腦中風,因腦部血管血液受阻塞造成;二是佔15%的出血性腦中風,因腦部血管破裂,...

閱讀詳情 »

2011/10/31(星期一)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可樂媽,她的媽媽給她一個一輩子改不掉也忘不了的好習慣,影響著她的一生。孩子不是帶著習慣出生,而是家人給予習慣的養成,所以每一個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特質。然而,培養一個好習慣,必須從小開始,而且不間斷的堅持下去,才能看見成效。培養一個好習慣,塑造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