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思覺失調症青少年藝術創作 鼓勵憂鬱患者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一名約16歲的青少年阿欽(化名),他在國二時罹患了思覺失調症,開始經驗到聽幻覺和不安,學業也因而中斷,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後,除了定期藥物治療,目前也轉介到在社區復健中心持續復健,病況比較穩定後開始藝術創作,例如版畫、羊毛氈、黏土等,創作非常豐富。

王明鈺說,隨著藥物調整與復健,阿欽病況慢慢穩定,也對週遭的人事能夠更加融入,常常帶他的作品與醫師分享。有一次阿欽在情人節,自己手折了紙玫瑰送給她,王明鈺深受感動「到了這種年紀,還有人送花,真的揪甘心,也很開心,更加鼓勵阿欽發揮長才多多創作或往藝術發展。」

思覺失調症青少年藝術創作 鼓勵憂鬱患者
▲思覺失調症青少年16歲的青少年阿欽(化名) 藝術創作,例如版畫、羊毛氈、黏土等,創作非常豐富。 (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王明鈺在門診中還診治了一位因身體疾病使得工作中斷,情緒低落,陷入嚴重憂鬱的中年女性阿芳(化名)。在門診時,王醫師以阿欽的故事鼓勵阿芳。阿芳看到阿欽並沒有被幻聽給打敗,還是不斷創作,因此被鼓舞,也把家裡珍藏的畫筆和顏料送給阿欽,鼓勵阿欽繼續創作。阿欽收到禮物很開心,除了用收到的畫筆畫了一幅畫再送給阿芳,也將自己創作的比卡丘黏土送給醫院當作其他接受注意力訓練的孩童的獎品,阿欽也決定今年九月復學攻讀設計。這一種愛的傳遞,讓患者透過藝術交流,彼此有正向發展,也是能增進自我價值與利他的感受,加強了治療的效果。

思覺失調症青少年藝術創作 鼓勵憂鬱患者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王明鈺。 (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王明鈺把阿欽的創作掛在身心科診間,讓前來就診的患者,感受到藝術氣息,控制情緒,阿欽目前也受到鼓勵參加了精神健康去汙名化的繪畫比賽,希望藉此告訴社會大眾,精神疾病並不可怕,持續接受治療,病況終究可以得到穩定,可以正常上班上學,不會是不定時炸彈。

王明鈺指出,思覺失調症較常發生於年輕族群,患者會出現妄想或幻覺等等精神症狀,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神經疾病,原因不明,多數以藥物治療緩解症狀和延緩惡化,目前也有長效針劑針,對不願意口服藥物的患者是一個很方便的選擇,一個月甚至三個月打一劑,讓生活持續穩定。另外透過心理治療或是藝術創作,也可讓患者學習如何因應症狀,控制情緒,穩定病情。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再見境外移入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10多歲本國籍少年(案485),長期居住美國(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2019年9月),今年8月5日獨自返台探親,迄今都沒有出現症狀。 中央...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馬來西亞傳出有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個案來自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7)日表示,已經向馬來西亞方面取得該個案的第2次採驗數值,為37.93,屬於比較高的範圍,莊人祥直言「是否真的感染是個議題」,加上該個案最親密接...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網路上認識的高富帥,當心不是Mr.Right而是狼!台北市衛生局今(17)日公布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台北市性侵害通報案件中,被害及嫌疑人兩造關係為「網友」者就有76件,占比接近5%,提醒民眾網路交友,不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防人之心絕對不能...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整天滑著手機不肯放手,你是否也曾擔心孩子是不是「手遊成癮」了?答案可能得叫台灣家長憂心了。國衛院今(17)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研究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全球第一套「智慧型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針對全台上萬名學生進行調查,赫然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