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腦中風跨科部全方位診療 改善患者預後及2次復發

急性腦中風跨科部全方位診療 改善患者預後及2次復發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腦中風位居國人致殘病因的首位,也是10大死因的第4名,近年來隨著醫療水準日新月益,目前針對缺血性腦中風的急性治療和2次中風的預防有愈來愈多的醫療方法可以介入,有機會能進一步提升中風病人的神經學預後,並減少病友後續腦中風的復發。


血栓堵塞顱內大動脈 病患罹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


近期有1位47歲的男性病人,因突發性右側手腳完全無力、言語障礙及意識模糊,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急診就醫。經急診及神經部醫師進行神經學評估,並安排腦部影像學檢查,確認病人罹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有大血栓堵塞於顱內大動脈。


經過即時施打血栓溶解劑後,病人的言語和意識功能明顯進步;病人緊接著接受血栓移除術治療,以導管將動脈內的血栓取出,病人的手腳力氣也因而完全復元,腦部影像也呈現有效治療的成果。後續針對病因檢查,發現病人有頸動脈栓塞性狹窄,因此在神經外科的協助下完成了頸動脈手術。


醫院跨科部診療 腦中風預後較佳


新竹台大分院神經部蔡力凱主任表示,病人一旦發生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若能在數小時內緊急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或血栓移除術治療,有效打通阻塞的顱內血管,常可達到不錯的功能性預後。此外,針對腦中風病因的探究及跨科部的處理,更能充分幫助病人預防2次中風的發生。上述病友即在急性期成功治療後,透過跨科部團隊的處置,病情獲得有效控制。


蔡力凱主任提醒,若病友突然出現類似中風症狀,例如突發性半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言語障礙、複視或平衡失調等,皆應迅速就醫,尋求即時的腦中風評估及緊急治療,並接受完整的腦中風病因檢測和適當處置。另一方面,病友亦需和醫師充分合作,規則服用藥物,養成運動的習慣,不抽煙且不酗酒,以預防腦中風的復發。


急性腦中風跨科部全方位診療 改善患者預後及2次復發

▲左圖之藍色區域為大腦缺血區,若無有效治療,則該區域將出現大範圍大腦壞死。右圖可見,病人經治療後,大部分上述缺血區皆已挽救,只剩極小之白色壞死區(紅色箭頭處)。(圖/新竹台大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性生活? 男子新婚不久性趣「歸零」
▸植牙失敗恐面臨2次植牙 導航植牙提升精準度與成功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們人類是肉食性動物,具備代謝膽固醇的能力,而草食性動物就無法代謝膽固醇,如兔子。餵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給不能代謝膽固醇的動物,膽固醇自然累積的多。再者,美國的那篇研究報告中,有些受試者患有天生無法代謝膽固醇的「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大約五百人之中會有一人罹患這種疾病,若排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孕期中的媽咪因為孩子的重量,容易造成腰痠背痛,或哺乳期間因為塞奶造成乳腺炎,花蓮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王韻涵建議,孕媽咪只要運動動作正確,也是可以多動;產後有些媽咪會有乳房腫脹,甚至乳腺炎等問題,婦產科病房護理長林嘉慧表示,產後可補充卵磷脂與避免高脂食物來預防乳腺炎,也可利...

閱讀詳情 »

暑假來臨,對許多孩子而言是自由放鬆的時光,但對父母而言,可能增加了不少與孩子有關的壓力。網路上就流傳一則笑話:「7月,比鬼門開更可怕的是校門關!」由此可見家長面對孩子,壓力真的不小。根據英國1則調查指出,父母每天會有6次因為孩子而倍感壓力,1天之中有將近40分鐘感到焦慮,每個月有8天感覺需要休息或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包括人工智慧(AI)、區塊鏈、雲端運算、醫療物聯網以及5G等逐漸抬頭,為了完善將科技與暸照護結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打破傳統照護模式,提供民眾更完整與科技化的照護方式;院長陳瑞杰表示,2018年北醫啟動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透過區塊鏈技術的智鏈護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