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悶治療未改善肚子竟越來越大 原來卵巢藏24公分腫瘤

胃悶治療未改善肚子竟越來越大 原來卵巢藏24公分腫瘤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40歲張小姐因從小到大都是肉肉的身材,年過30後腹部肥肉增長更明顯,多次搭乘交通工具被誤認為是孕婦讓位,除此之外,平時胃常感覺到悶悶的、脹氣、消化不良,在檢查後才發現24公分的腫瘤,確診為卵巢癌。


從小胖到大到30歲肥胖更嚴重 胃悶檢查確診卵巢癌


張小姐從小到大都是屬於微胖的體態,她認為自己的體質就是這樣肉肉的,從來沒想過要減重。她表示年過30歲後,腹部肥肉更是明顯增加,沒有運動習慣的她,近幾年腹部肥肉愈發明顯增長,若去搭乘交通工具還時常被誤會是懷孕而被禮讓座位。


近幾個月張小姐自覺胃部悶悶的,消化狀況不太好,時常感覺到胃脹氣。嘗試過在家自行服用幫助消化的酵素錠想來解決腸胃不適感、也去過診所就醫並按照醫師指示服藥都未能獲得改善。近期透過親友介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腹部高階影像檢查,透過腹部磁振造影檢查赫然發現從骨盆腔卵巢處發展出1顆巨大腫瘤,最長徑大小約為24公分,並已造成嚴重的腹內器官推擠及少量腹水,後續進一步確診為卵巢癌。


早期卵巢癌無症狀發現多已晚期 女性有這些條件機率更高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指出,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癌症之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卵巢癌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一旦症狀發生大多已發展至晚期,而且可能有轉移的狀況。可能出現的症狀有:腹脹、噁心、嘔吐、脹氣、腹痛、感覺消化不良,也因多數症狀容易誤導認為是腸胃疾病,而找不出正確病因耽誤治療時機。


沈彥君主任進一步說明,張小姐本身還有肥胖問題,「肥胖」是罹患卵巢癌的危險因子之一。除此之外,若初經太早(12歲前)或停經較晚(55歲後停經)、不孕、不曾生育、有乳癌家族病史、卵巢有巧克力囊腫等,都會比一般人有較高風險罹患卵巢癌


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降低死亡率 建議定期做檢查


由於卵巢癌在早期大多無明顯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最重要的方式,目前針對卵巢癌的相關健檢可利用血液CA-125檢查、經陰道或經腹部的骨盆腔超音波檢查、骨盆腔零輻射磁振造影(MRI)等。值得注意的是,腫瘤指標CA-125的敏感度雖高、但特異性不高,所以不能單靠CA-125上升就判斷是否罹患卵巢癌,例如:子宮肌腺症、懷孕、子宮內膜異位、胰臟癌、肝癌、肺癌等,都會影響CA-125。


沈彥君主任醫師提醒,女性朋友還是建議搭配影像檢查來完整評估卵巢的狀況,尤其在高危險族群,務必做到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為自己爭取較大的機率遠離女性的沉默殺手-卵巢癌。


更多NOW健康報導
▸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性生活? 男子新婚不久性趣「歸零」
▸植牙失敗恐面臨2次植牙 導航植牙提升精準度與成功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負面情緒反應太過激烈,往往最容易因此猝發心血管疾病而有生命危險。中正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余松年開發一個具生物回饋訓練功能的「即時情緒辨識系統」,能應用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居家日常照護,準確度超過八成,目前正和高醫大合作。負面情緒沒察覺 血壓飆升增危險性國外研究發現,近9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進入後防疫後期,除了響應新生活運動,防癌新生活也刻不容緩,根據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主要因人口老化加上不健康生活型態,導致罹癌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其中大腸癌、肝癌以及肺癌為十大癌症發生率的前三位,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牛奶所提供的醣類和蛋白質,不僅能維持良好的健康,更能補充體能,尤其像是棒球選手更可透過牛奶補充所需的蛋白質; 「世界牛奶日」時,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就邀請職棒選手林智勝一同分享攝取牛奶的好處,並教民眾利用乳製品,做出美味又營養的輕食和飲品。牛奶富含鈣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許多愛美女生撐傘、戴帽子、塗抹防曬乳液,不過醫師提醒,過度防曬會抑制體內自然生成維生素D,提高骨質疏鬆風險,建議民眾應該規律運動、接觸陽光,不要為了追求美白,而讓自己身陷骨鬆危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曾國楨指出,門診經常收治骨質疏鬆症患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