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情緒高低起伏是躁鬱? 「針劑治療」助重返生活

情緒高低起伏是躁鬱? 「針劑治療」助重返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您的情緒是否會不自主地在「高昂易怒」與「憂鬱低落」之間轉換、擺盪,像是坐在翹翹板忽上忽下嗎?注意!您可能是雙相情緒障礙症(雙極性疾患),也就是過去俗稱的躁鬱症患者。

義大醫院精神科張簡德璋主治醫師表示,臨床上躁鬱症會出現兩種極端的「躁期」與「鬱期」情緒症狀反覆地發作,病程上又以鬱期發作次數較多,或者一開始是以鬱症先表現,後來才有躁症的發作,導致常出現一開始躁鬱症被誤認為憂鬱症的情形。

情緒失衡「S.O.S.」 及早診治與治療

當患者情緒比先前更高昂亢奮,伴隨自信心大增、話多、思緒快、活動量多,或是判斷力失常、表現於瘋狂購物、花大錢投資等都可能是躁期發作。若躁期症狀持續一週以上,並且嚴重影響到患者自我照顧能力(Self-care)、職業(學業)能力(Occupational)、社交能力(Social),即所謂「S.O.S.」之警訊,就應立即就醫診治是否罹患躁鬱症。

目前躁鬱症治療應以藥物合併心理治療為主流。不過張簡醫師表示,由於多數急性躁期的患者病識感低,剛就醫時幾乎靜不下來配合心理治療,此時會建議先投以口服藥物治療,幫助穩定患者腦中的神經傳導迴路,若遇到不配合服藥的患者,則會斟酌改以針劑治療,加以穩定患者症狀。

每月一針「抗躁鬱症長效針劑」 提升用藥順從性

張簡醫師說明,傳統治療躁鬱症的口服或針劑藥物,易產生頭暈、嗜睡、肌肉僵硬、體重增加及動作反應遲緩等副作用,可能會降低患者服藥意願,加上多數患者主觀意識強,容易擅自停藥,導致疾病復發、惡化。

所幸,衛福部已核准國內每月一針新一代「抗躁鬱症長效針劑」使用於躁鬱症患者之維持期治療,藥效可於血液中維持四週左右,對於不願服藥、不便每日服藥,或是病情控制後減藥又復發的患者,提供治療之新選擇,其整體副作用較少,每月僅需注射一次,增進用藥便利性,也能穩定患者症狀、避免復發,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做躁鬱症的守門人 給予治療支持盼回復生活

張簡醫師表示,在治療過程中,除了藥物常規治療外,身旁親朋好友應當起躁鬱症患者的守門人,遵照「S.E.T.」三原則。「Support」:支持患者就醫,提升疾病病識感,才能有效地幫助患者預後;「Empathy」: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並且感同身受疾病對其造成之影響;「Truth」:當患者恢復後,認為自己可以立即重返社區及職場生活,導致出現眼高手低的情形,這時應對患者說實話,不要過分保護,並且可以安排職能治療等精神復健計畫,加以改善或提升患者的社交及職業能力。

最後,張簡醫師叮嚀,如果對躁鬱症放任不管,每次發病都是對大腦腦力長期慢性的傷害,所以如果有躁鬱傾向一定要及早就醫,儘快由精神科醫師做判斷及後續治療,讓大腦失衡的翹翹板趨向平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0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急診來了位88歲老人,喉嚨痛好幾天,且進食困難、呼吸喘、脖子腫脹。醫師一看電腦斷層發現,病患從扁桃腺旁膿瘍併發深頸部感染,建議立即手術,緊急進行膿瘍切開引流手術後,術後狀況良好,只要繼續接受抗生素治療,當天就出院。深頸部感染 易感到吞嚥困難、頸部腫脹樂生療養院耳鼻喉科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公費流感疫苗10月5日開打!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預期流感疫苗施打將更踴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避免大排長龍,鼓勵民眾可先向合約院所預約,或查詢疫苗有餘額再前往,並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孕婦攜帶孕婦健康手冊等,施打時更要戴口罩。公費流感疫苗開打 先預約節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自認症狀好轉未定期追蹤 75歲翁腿部竟發黑一名75歲伯伯,是老菸槍,加上四肢周邊動脈狀態不佳,年初因腿部出現傷口就醫治療,但因仍有殘餘血管狹窄問題,醫師建議需再次回診追蹤,但伯伯自認症狀緩解,因此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後腿部發黑,才趕緊就醫,確診為慢性周邊動脈栓塞;所幸經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3)日發布,新增8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確認是新北市三峽區五寮里群聚擴大,當中5位曾經出現登革熱症狀,累計本起登革熱事件已有38人確診,今年本土登革熱案例人數,則上升至54例。 7男1女年紀最大70歲 部分9月中開始發病 疾管署表示8名新增病例是7男1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