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6大周邊動脈栓塞高危險族群 輕忽下肢痠麻、皮膚變色恐截肢

6大周邊動脈栓塞高危險族群 輕忽下肢痠麻 皮膚變色恐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自認症狀好轉未定期追蹤 75歲翁腿部竟發黑

一名75歲伯伯,是老菸槍,加上四肢周邊動脈狀態不佳,年初因腿部出現傷口就醫治療,但因仍有殘餘血管狹窄問題,醫師建議需再次回診追蹤,但伯伯自認症狀緩解,因此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後腿部發黑,才趕緊就醫,確診為慢性周邊動脈栓塞;所幸經經皮動脈整形術治療,才躲過截肢命運。

周邊動脈栓塞 6大高危險族群要小心

周邊動脈栓塞患者初期可能會有下肢間歇性跛行現象,到了中晚期,即便短距離走路也容易腳痛,且平時也有痠麻和疼痛感,皮膚則會變紫或變黑。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表示,包括老年人、體重過重、有心臟血管病史、腦血管疾病、三高、抽菸者等為高危險族群,當出現下肢冰冷、患肢水腫等情形時,且無正確診斷治療,恐面臨截肢。

經皮動脈整形術傷口小 術後數小時就能下床

張育晟主任解釋,經皮動脈整形術也就是俗稱的氣球擴張術,藉由血栓溶解後,用塗藥氣球將藥物塗抹於患部,這時藥物會抑制血管內膜增生,避免血管再度狹窄,手術不僅傷口小,且治療後數小時就能下床活動,降低患者疼痛感,通常住院一天就能出院。

初期症狀較易忽略 高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

術後建議應穿著包覆整隻腳的鞋子,避免再次受傷,且選擇棉質襪有助保暖促進血液循環。張育晟提醒,患者平時也應勤擦乳液,加強腿部保濕,預防乾裂產生傷口,最重要預防勝於治療,尤其疾病初期較容易被忽略,若為高危險族群,應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並遵循醫師服藥,才能降低疾病誘發的機率。

【延伸閱讀】

骨鬆藥物+運動飲食才有效! 骨鬆治療4大認知

類風濕性關節炎積極治療 面對「關節炎之王」也不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C型肝炎的全口服新藥已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因預算有限,該項給付第一階段開放用於病毒基因型為第一型的慢性C型肝炎病人,且曾使用過干擾素併用雷巴威林治療失敗且肝纖維化程度為F3(含)以上者。 「我能申請C肝口服新藥給付嗎?」 高雄榮民總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7歲年輕OL,從小左眼有提眼瞼肌無力的問題,眼睛一邊大、一邊小,每次拍照都必須刻意抬額頭、挑眉;長期下來留下了深深的抬頭紋,經醫師建議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皺紋已經明顯改善,看起來非常自然,讓她自信也增加不少。 肉毒桿菌素治療 明顯改善皺紋 收治個案的醫美診所院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有些人工作、上班受了一肚子鳥氣,便將情緒帶回家裡、甚麼事都看不順眼,結果就是一天到晚和另一半吵架、家庭失和。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快走、游泳、騎自行車、上健身房運動等可以改善這種狀況,一天運動如果多燃燒587卡熱量,就比較不會和另一半吵架,也較不會將上班情緒帶回家裡。 運...

閱讀詳情 »

平時的頭髮修整,我習慣在慕尼黑當地請配合的髮型師幫手,畢竟好長一段時間才回台灣,修剪頭髮可不能等。而一般頭髮護理則在家自己動手,因此選擇合適的洗髮精、護髮乳以及修護產品就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次回台灣,一樣第一時間預約Elaine Wu做頭皮護理,在離開台灣前則做了護髮。這次頭皮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