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擺脫便秘+口臭? 從「養骨」做起

想擺脫便秘+口臭? 從「養骨」做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為什麼健康會走下坡?中醫認為,其中一原因就是過多的毒素與廢物停留在體內會造成代謝紊亂,阻礙氣血正常運行、破壞五臟六腑的功能及之間的相互協調,運轉不暢,如何保持健康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所謂的毒素,如汗、尿、糞便、等物質等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在體內積存過量導致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稱之為毒素。隨著現今環境汙染、飲食以及加工食品的過度食用、生活作息不正常,情緒緊繃與工作壓力等容易使身體整個新陳代謝與排毒機制出問題,造成最基本的排汗、排尿與排便都出現不正常的現象,無法排出的有毒物質,又隨著血液循環回流到身體器官內,當然影響健康狀態。 
宿便產生的毒素則直接影響腸胃消化系統。中醫認為,宿便的毒素是萬病之源如糞便產生後若是無法於24小時內離開人體,就會在腸道裡腐爛變質,成為細菌的滋生地,腸胃消化系統、免疫力、內分泌以及新陳代謝都會受到影響。毒素產生過多最常見的就是產生痤瘡,毒素在細菌的作用下產生大量有毒物質,隨著血液循環危及全身;而當排出受阻時,又會通過皮膚向外滲溢出現痤瘡。 
「口臭」也是毒素過多會產生的現象之一,多由腸胃積熱或消化不良所致,若常貪食辛辣、烤辣炸類食物、加工食品或暴飲暴食者就要注意。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膚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夠通過出汗等方式排出其他器官無法解決的毒素。外界的刺激、生活不規律、精神緊張、以及內分泌障礙等使皮膚的這種功能減弱就會引發搔癢。這些都是身體毒素過多的警訊,其他包含風濕痛,腸胃炎,關節炎,癌症等等都是如此,所以中醫在治療疾病最常問的就是患者的排便狀況。 
周宗翰醫師建議,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排毒方式就是少吃加工食品、避免攝取過量的動物性高脂肪類食物,「攝取食物原型」、少油煙之烹調方式為佳。研究發現,高脂肪及蛋白食物經煙熏、燒烤過程中,肉類油脂滴入碳中,在高溫下裂解,與炭火作用形成毒性強的致癌物--多環芳烴,隨煙熏揮發會回到食物中。而高溫烹調會使蛋白質及氨基酸裂解,產生胺類衍生物而致癌,這都是過多毒素累積在人體所導致的結果。 
此外,脊椎的31對神經分別由脊椎骨與脊椎骨之間的椎間孔伸出貫穿全身,而脊神經負責傳遞大腦與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的訊息,因此當脊椎發生異常時,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器官;當器官不健康時,也可以從脊椎骨上找到異常之處,且直接通過養護脊椎拔除病根、排除毒素,因此建議,以運動來養骨,平日要維持適量的有氧運動,而且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可於戶外接受適量的日光照射有利於身體營養的吸收,藉由透過流汗排除體內毒素。運動促使全身新陳代謝加快。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對骨骼有直接刺激作用,對於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也有穩定作用,可以暢通脊神經與器官之間的溝通狀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陳先生因右側肩膀韌帶沾黏疼痛,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因而接受肩關節鏡治療,為了減緩手術及術後疼痛,經由麻醉科醫師評估,採以神經阻斷術止痛;成大醫院麻醉部醫師鐘士傑指出,患者在麻醉前以超音波導引作上臂神經叢神經阻斷術,止痛效果長達10至12小時,有助患者度過術後最疼痛的時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少糖、少油、少鹽,保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服藥以及沒有鮪魚肚的生活原則,腎臟病友還是可以贏得健康人生。」花蓮慈濟醫院社區醫學部與腎臟內科走入花蓮市主農社區,由腎臟內科徐儒將醫師分享「如何愛護腎臟」,積極推廣護腎好方法。「腎」利人生講座列車,未來將陸續前往花蓮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一名13歲的國中女生,出現手麻、頭痛、步態不穩情況,發病前幾日曾食用玉米及鮪魚罐頭,因此立即通報疾管署懷疑為食因型肉毒桿菌中毒。且病童血清接受毒素中和試驗呈現陽性反應,因而確診為肉毒桿菌中毒。目前已痊癒並正常活動這名國中女生於105年11底曾患有急性腸胃炎,恢復後一周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北市一國小女童去年年底因解便後,感覺肛門口有異物及搔癢被家屬送至急診室,經診視後發現肛門口有一活動的蟲體,取出後蟲體長度達260公分;女童身體檢查與一般血液檢驗均無異常,發病前也無特別症狀,家屬表示女童平日會吃生魚片,且之前曾於北市山區景點食用生魚片料理。將取出蟲體的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