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擺脫防疫「腹」債 掌握飲食技巧聰明吃一點也不難瘦

想擺脫防疫「腹」債 掌握飲食技巧聰明吃一點也不難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為抵擋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啟動學校停課不停學的措施,讓學生在家學習;許多企業也改採居家辦公,建議民眾也減少外出,所以宅在家成為多數人時下現況,根據專家指出,除了年齡、潛伏疾病外,肥胖也增加了重症風險,國民健康署提醒,這段時間除了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也可透過聰明飲食,不讓體重太失控,防疫又健身。


長時間不出門,很多人會靠吃打發時間,尤其在疫情當下,更利用吃來穩定情緒,導致3餐不規律,作息混亂,體重直線上升。但其實宅在家是調整飲食的好時機,掌握以下原則,讓你宅而不胖。


▸用餐時先喝湯再吃菜:湯建議以清湯為主,避免勾芡或濃湯,並將超過半碗份量的蔬菜夾到碗中,其中至少有1道是深綠色蔬菜,建立吃足蔬菜的好習慣。


▸菜肉相伴取代大肉塊:家中備餐或點購外賣時,可選擇如番茄炒蛋、芥藍肉絲、豆干芹菜等菜色,避免單點控肉、排骨等大塊肉類。


▸善用低油烹調方法:多選擇蒸、煮、烤、微波等低油烹調法,取代油炸、煎等高熱量方法。


▸用蔬果取代零食:可準備一些方便食用的蔬果,如小黃瓜、大番茄、蘋果、香蕉等,於餐間肚子餓時,即可取用,不但有助於達到1天應攝取的建議量,更可取代吃零食的習慣。


▸點心與家人一起分享:大多數的零食點心都隱藏了高鹽、高熱量、高脂肪最好能與家(他)人分享,或是先以小包裝方式分裝,每次適量取用。


▸養成每天量體重習慣:只要體重有上升趨勢,就提醒大家要調整飲食,維持良好運動習慣。


鼓勵大家不妨在居家防疫期間,訂出生活作息規劃,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搭配規律運動及充足睡眠,即使宅在家一樣可以健康又享「瘦」。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眩暈時不時發作 老年人、停經婦女2大高風險群要注意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疫情期間,思覺失調症患者仍要穩定回診!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許多病患擔心搭乘交通有染疫的可能性,減少來院看病的次數。為了不因疫情中斷治療,現在醫療單位實施電話、視訊診療或遠端心理諮商來降低衝擊,同時搭配長效針劑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洗腎率高居全球第一,多數人認為長期的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都為主要因素,但其實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也是造成末期腎臟病,甚至洗腎的關鍵之一。主要因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是由發炎反應損害腎絲球,進而影響腎臟過濾功能的疾病,其中,體內「半乳糖結構缺乏」的免疫球蛋白A (Gala...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花蓮慈院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啟業至今,不僅守護東臺灣鄉親健康,在病人安全、醫療專業、教學、研究上精進成為東部唯一的醫學中心,也積極向海外拓展,幫助有醫療需要的難症、重症病人。今年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院慶三十五周年大會也改成網路線上直播。今年的主題是「35同行 行善人間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