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愛用單手滑手機 小心媽媽手找上門

愛用單手滑手機 小心媽媽手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6歲陳小姐,長期在廚房工作切菜,近來大拇指的背側接近手腕的地方出現刺痛症狀,且換手切菜,沒想到另一隻手也出現同樣症狀,甚至手指出現麻痛,影響前臂,即使服藥也無法改善,直到就醫檢查,確診為媽媽手,起初經超音波導引針挑鬆解及類固醇注射治療,但仍無見效,因此改以微創鬆解手術,術後患者已逐漸舒緩症狀。

急性期媽媽手 可透過消炎止痛藥舒緩

當大拇指翹起來的肌腱,與包裹肌腱的腱鞘互相摩擦發炎時,就會導致疼痛,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指出,除了帶小孩或做家事的媽媽們較容易有媽媽手問題,隨著3C普遍化,許多人習慣單手用大拇指滑手機,也造成臨床上,有媽媽手的病患有逐漸年輕化趨勢。

媽媽手類似板機指一樣,治療上,急性期可透過消炎止痛藥舒緩,且24小時戴拇指副木或貼肌內效貼布,並盡量休息不使用手部,或採以超音波導針挑引鬆解及類固醇注射治療;黃鼎鈞醫師表示,但許多患者仍會不知覺使用到患部,造成持續發炎,促使腱鞘及外部韌帶慢性發炎增厚,這時就得透過微創鬆解手術將腱鞘及韌帶切開。

出現媽媽手不治療 小心急性演變慢性

微創鬆解手術的好處是不需擔心影響肌腱本身,因此術後不影響抓握功能,也能盡快恢復患者日常生活;黃鼎鈞醫師強調,除了使用手機時應懂得適時休息,出現媽媽手時,不要忍痛不治療,甚至僅休息卻未戴拇指副木或貼肌內效貼布,恐使急性變成慢性,到最後甚至無法用手,宛如殘廢,就得透過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當心!新冠肺炎、流感雙雙來襲 慢性病患者罹重症機率高

【愛護卵巢愛自己】卵巢癌切乾淨仍復發 標靶藥獲控制

【健康Live直播】遠離病毒! 全台藥師與您同心抗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也有過敏的情況嗎?其實可能是因遺傳所致;嘉義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任王壯銘指出,根據醫學調查發現,若父母有過敏症狀時,小孩過敏機率大於大於六成六,因此除了後天環境會造成過敏反應外,體質因子也是主要關鍵。在台灣,占五成民眾都有過敏的症狀,雖有時不會發作,但當過敏原出現時,身體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有暈眩問題嗎?恐是耳石症惹禍!1名56歲男性,長達半年來,每次躺下睡覺都出現頭暈,甚至想嘔吐等現象,至腦科與神經內科檢查,仍無法找到病灶,直到至耳鼻喉科檢查,才發現原來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也就是俗稱的耳石症所導致。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謝易倫指出,這名男子主要是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1名82歲老翁,記憶力不好已有兩三年時間,且持續惡化的跡象,不但常常忘記關燈,也常重複問相同問題,更變得內向不愛出門,經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失智症所導致;署屏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柏年指出,失智症主要是因漸進性大腦退化所引起,初期徵兆包括記憶力衰退、常把東西放錯位置、判斷力減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最近氣候多變化,氣溫忽冷忽熱、忽晴忽雨,有不少人因此而生病,不只是感冒,甚至腰痠背痛的很嚴重;醫師提醒,氣候不穩定,容易導致免疫力降低,也很容易長「皮蛇」,民眾若是出現單側神經抽痛,恐是「皮蛇」上身,即應積極就醫診治。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友專表示,最近的氣溫像雲宵飛車一樣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