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感冒後鼻塞頭痛欲裂 鼻竇內視鏡一照發現鼻腔內被塞滿

感冒後鼻塞頭痛欲裂 鼻竇內視鏡一照發現鼻腔內被塞滿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名67歲的老張(化名),多年前曾接受鼻竇炎手術,最近連續幾周經常頭痛、鼻塞、黃鼻涕,一開始自認是小感冒不以為意,直到頭痛欲裂、難以入眠,遍尋附近診所仍不見改善,最後轉診至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杜嘉煒門診治療。杜醫師以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雙側鼻息肉及黃鼻涕幾乎阻塞了整個鼻腔,診斷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所幸接受3D導航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不須翻嘴皮或臉部傷口,僅僅住院2天,將頭痛、鼻塞1次解決,終於擺脫困擾。


鼻竇是圍繞著鼻腔發育而成的空腔,分為上頜竇、篩竇、額竇及蝶竇,充滿著空氣且與鼻腔相通,鼻竇分泌的黏液可吸附外來的髒汙物質,並藉由纖毛的擺動,將這些黏液往外排出。萬一鼻竇腫脹發炎,塞住了開口,導致髒東西排不出去,病菌滋生產生異臭,就是所謂的鼻竇炎。


鼻竇炎的病人常會有鼻塞、黃鼻涕、嗅覺減退、頭痛、咳嗽等症狀,長期不治療更會影響身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及睡眠不足。若病症持續惡化,甚至會擴散到眼睛及腦部,導致眼睛腫脹、腦膜炎等,可能造成失明或意識不清、甚至致死。


急性鼻竇炎多半是感冒之後,細菌2次感染所造成;而慢性鼻竇炎是由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全之急性鼻竇炎演變而來,成因包括鼻過敏、鼻息肉、空氣汙染、吸菸或二手菸、免疫機能不全、解剖構造異常等。尤其秋冬季節的日夜溫差較大,感冒病人較多,更要及早治療,嚴防併發症的發生。


根據統計,台灣每4人中就有1人罹患慢性鼻竇炎。一般治療方式為鼻竇內視鏡手術,可以治癒8至9成的病人。藉由內視鏡搭配微創旋轉刀,將病變的組織如鼻息肉、肥大骨頭移除,打開阻塞的鼻竇開口,恢復鼻竇纖毛功能。但對於復發性鼻竇炎、鼻息肉或鼻腫瘤病人,內視鏡手術因為是2D平面視野,缺乏立體定位輔助,手術清除範圍相對保守,特別是在靠近眼睛或顱底的位置,治療效果自然會受到相當限制。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結合3D立體定位導航和內視鏡微創手術,能精準的定位病灶,並大大的增加治癒率,減少併發症,提升病人手術安全。3D導航的原理是將病人術前電腦斷層影像上傳至導航系統,建立即時3D立體影像,只要病人頭戴上感應器束帶,便能藉由磁發射器產生「鼻腔地圖」,讓手術醫師有如搭載行車衛星導航,精確又安全。3D導航內視鏡手術符合現今微創趨勢,既可大幅減少術後出血,也能使疼痛感變得更輕微,短暫住院觀察後即可出院,是其最大優勢。目前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不需要額外自費,更造福了廣大的病人。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杜嘉煒表示,現今因為醫療之進步及保健觀念之提升,鼻竇炎是可治癒的。鼻竇炎引起之頭痛、鼻塞、黃鼻涕持續未能緩解,或合併有眼睛腫脹、喪失嗅覺時,可能繼續惡化,嚴重者恐導致失明,甚至致死,不可輕忽,建議盡快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甲狀腺手術最怕血腫壓迫氣管 組織膠減少出血併發症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最近常在網路平台上,看到無花果茶號稱能夠降血糖、血壓、血脂,以及治療糖尿病等等神奇療效,許多民眾忍不住心動想購買,但真的這麼有效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提醒,食品不能宣稱療效,別輕信來路不明的食品,若身體出現不適,要以專業醫師囑咐,維持良好的血壓、血糖、血脂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長庚紀念醫院長期關懷偏鄉,提供居民健康醫療照護,更進一步延伸至心靈關懷層面,今年開始與「灣聲樂團」合作,邀請樂團走入長庚照護的偏鄉地區,以行腳音樂會方式演出,希望透過音樂,讓偏鄉居民獲得心靈撫慰。前往桃園市復興區華陵里哈嘎灣教會演出,明年還將前往宜蘭、花蓮玉里等,偏鄉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73歲阿嬤,兩年前左側膝蓋出現宛如肉瘤的突起物,但因僅像一元硬幣大小,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肉瘤卻越長越大,到童綜合醫院就醫檢查,確診為靜脈曲張所導致的血管瘤,原本醫師建議可採傳統手術或微創介入手術治療,但因阿嬤害怕手術疼痛,遲遲不敢接受治療,直到腫瘤已嚴重至連站立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一直為肥胖而困擾嗎,在傳統中醫而言,肥胖又分為素稟痰濕偏盛、氣虛經阻痰生兩種,而根源就來自於肥胖的「濕」;中醫師吳明珠指出,若能將體內的痰濕排出,就能使體態變得輕盈又結實,但想要遠離痰濕找上門,最關鍵就是了解自己屬於哪種肥胖證型,才能依照自己體質,透過中醫解方及日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