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腦中風危險因子 專家建議從預防3高開始做起

遠離腦中風危險因子 專家建議從預防3高開始做起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3歲的李小姐,從小就不愛運動,也不愛吃蔬菜。能坐就不站,能躺就不站,看起來體型雖不算太過肥胖,但也不能稱得上纖細。身為OL的她,跟大多數辦公室上班族一樣,從早上9點一坐就是8至9個小時直到下班,幾乎沒有什麼活動的時間。加上喜愛追劇的她,平日下班或周末假日時,大多數時間也都是抱著洋芋片坐在家中,這也讓她的體重1年比1年增長。


直到今年李小姐開始感覺左手容易發麻無力,但也沒為生活上帶來什麼不便,自認應該沒什麼嚴重的病痛。但在家人安排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健康檢查後,報告結果顯示李小姐血壓偏高並有高血脂的問題,而腦部磁振造影(MRI)影像發現有腦血管阻塞現象,再晚一步發現,恐引發腦中風。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表示,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都是在健檢或是看醫生的時候發現,甚至有人在中風後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問題。錢副指出,不少人認為年紀大才會有高血壓問題,但其實不管什麼年齡,若不控制飲食,也沒有運動習慣,高血壓問題就會上身,高血壓是最可能引起腦中風的因素。


以李小姐為例,久坐、不運動又愛吃洋芋片追劇,且洋芋片的鈉含量高、熱量高都會造成肥胖、高血壓,長久下來若不加以控制,有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終身的發生率是6分之1;依據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居第4位,共奪走12,176條寶貴的性命。


國民健康署指出,與非3高個案相比,3高患者未來5年內罹患中風的機率,高血壓者是2.8倍,而高血糖、高血脂者則分別為2.9及2.4倍。再根據95至98年中風登錄資料庫的結果也顯示,高血壓、糖尿病的民眾罹患中風後,比其他人更容易有失能的情形,失能後會帶來家庭的經濟及心理負擔。


錢政平也提醒民眾,生活忙碌也別忘了「333運動」: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心跳要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保持健康生活型態,才能降低引發腦中風的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甲狀腺手術最怕血腫壓迫氣管 組織膠減少出血併發症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驚心動魄!一名84歲劉姓老翁,長期飽受高血壓及冠狀動脈疾病之苦,因頭暈及心博過慢就診,經24小時心電圖檢查,發現該名病患心跳休止長達3.8秒,診斷為病竇症候群。所幸經由置放新型節律器,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收治該名老翁的奇美醫學中心心臟內科主任陳志成表示,傳統的心臟節律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根據統計,台灣的近視人口比例趨於年輕化,在全球名列前茅,尤其在都市地區更高達近9成的小孩有近視。小朋友的近視如未能控制而惡化,可能導致高度近視引發黃斑部出血,增加視網膜剝離機率等嚴重後果,家長要特別注意!睡覺也能預防近視 角膜塑型片搶救惡視力成大醫院眼科部蕭淑方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歡慶14周年 大林慈濟腫瘤中心以病人為中心許多癌症患者到門診看診,常常不知道自己要接受什麼治療,又害怕接受治療後,會引起副作用等,往往引起內心恐慌,為幫助患者和家屬免於奔波之苦,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整合各相關科別,包括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胸腔科、耳鼻喉科、中醫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