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偏頭痛欲哭無淚 肉毒桿菌素可緩解

慢性偏頭痛欲哭無淚 肉毒桿菌素可緩解

37歲陳小姐為高階主管,近2周天天為頭痛所苦,除了影響日常生活,夜裡也常因頭痛失眠,連帶影響工作表現,只得靠著吞止痛藥、打止痛針苦撐,後來到診檢查,確診為慢性偏頭痛且合併潛在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醫師要求患者停用止痛藥並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後,頭痛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也提升許多。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依倩表示,患者自述頭痛史可回溯至大學求學時代,好發於壓力大或失眠時,以搏動性型態為主,且常伴隨噁心感,而近期頭痛問題達半年以上,更因工作壓力大,頭痛程度與頻率惡化,痛處多集中於兩側顳葉或後枕葉,幾乎跟著脈動產生劇痛,需天天吞止痛藥,嚴重時更得1次吞3、4顆,且愈吃愈痛,不得已還得打止痛針,令她苦不堪言。

楊依倩指出,偏頭痛為最常見的頭痛型態之一,造成全球約3%的失能人口,起因為三叉神經釋放「降鈣素基因關聯胜肽」(CGRP),並與腦膜上的血管作用,引起血管舒張與發炎反應,進一步經由三叉神經傳遞疼痛訊號至腦幹、丘腦,再傳到大腦皮質而產生疼痛訊號。

典型的偏頭痛症狀多為單側、搏動性發作,常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或怕吵,發作時間可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其疼痛程度常迫使病患就醫接受治療。

楊依倩建議,民眾若有反覆偏頭痛發作且嚴重影響生活、頻繁頭痛(每個月超過4次發作,或8天以上)、無法使用止痛藥或使用止痛藥無效者,都可以考慮預防性藥物治療,而其中若每個月頭痛天數超過15天,其中8天的頭痛符合偏頭痛條件,且頭痛持續3個月以上,則符合慢性偏頭痛的診斷。

慢性偏頭痛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藉由阻斷興奮性神經傳導物質釋放到腦膜血管上引起的發炎反應,來阻斷痛覺訊息的傳遞,注射方式為每3個月注射1次,在前額、雙側顳葉、後腦與雙側上肩頸等31個部位注射肉毒桿菌素,施打1次藥效平均可持續3到6個月,除了可降低5成以上的頭痛、遠離止痛藥,還可進一步改善活品質。

楊依倩提醒,肉毒桿菌素注射治療慢性偏頭痛已獲台灣衛生主管機關核可使用,安全性高,唯獨健保沒有給付,患者需自費接受治療。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隨著生物醫學越來越精密的方法和技術,人們對疾病的解讀也正不斷的進步,糖尿病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因為新型的糖尿病,已經被納入傳統的第1型和第2型糖尿病的分類當中。 由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NúriaMalats所領導的遺傳和分子流行病學小組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近來入境普篩呼聲四起,贊成專家認為,境外普篩陰性,可縮短檢疫期天數,有助台灣經濟旅遊。台大兒醫小兒部主治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23日在學術研討會指出,核酸檢測敏感性非百分百,若有偽陰性進入社區,可能使疫情如「蜘蛛網般擴散」,強調目前14天居家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20歲的張姓男大學生熱愛跑步,晚間常在運動公園或是河濱公園夜跑,1次跌倒後,覺得右髖隱隱作痛,之後越跑越痛,當身體前彎時就覺得不舒服,連穿襪、穿鞋都產生劇痛,就醫多次,均診斷為肌肉拉傷,最後才找出病因,原來是髖關節關節唇破裂。 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主治醫師林敬為指出,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彰化縣日前展開新冠肺炎(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盼瞭解縣民感染盛行率。前副總統陳建仁20日在臉PO文指出,該調查採集民眾的血液檢體,檢驗COVID-19抗體,來估計彰化縣民的抗體陽性盛行率。不過他強調,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正確性,決定於(1)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