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臉頰總覺被打巴掌? 顳顎關節障礙作怪

臉頰總覺被打巴掌? 顳顎關節障礙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陳小姐近半年來臉頰疼痛不明原因,嚴重時蔓延至耳朵附近,看了神經科、耳鼻喉科都查不出原因,最近甚至連張口都有困難,最後在牙科診斷是顳顎關節障礙。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王惠禎醫師表示,從流行病學上來看大約40%的人口有此問題,但因患者對於顳顎關節疾病的認知不足,再者病因很多,易誤以為是其他問題輾轉於不同科別,延誤治療時機。

好發於20~40歲女性

位於耳前方的顳顎關節連接下顎骨及頭顱,其關節頭上方有一關節盤,會因結構問題或外力而移位,進而導致關節頭與關節盤磨損,產生發炎及疼痛。男女發生比約為1:4,好發於女性,雖然各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但常出現於20~40歲。

壓力大易緊張也可能引起發作

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的成因眾多,通常不是單一原因,王惠禎醫師指出,壓力、磨牙或不當咀嚼等都是可能因素,尤其是處在緊張狀態,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病狀。一般長時間咬嚼韌性較強或較硬的食物(如甘蔗、魷魚絲)會增加顳顎關節的負擔。某些需要長時間開口的牙科治療(如植牙、拔牙、根管治療等)也容易誘發顳顎關節障礙造成急性發炎,並常常合併肌膜疼痛及功能障礙。

張口受限、臉頰疼痛都可能是病症

患有顳顎關節障礙症的病患可能有臉部肌肉緊繃;緊咬或磨牙、下巴運動時顳顎關節發出聲響;張口受限;臉頰肌肉酸軟及疼痛等現象。也可能衍生類似頭痛、耳鳴、牙齒的磨耗或不能順利咀嚼等困擾。顳顎關節障礙是慢性的發炎反應,治療的首要目標為解除急性疼痛及症狀,並且導引身體逐步適應這些問題。

少吃太硬食物 以免增加關節負擔

王惠禎醫師建議,儘量不要吃太硬、有韌性的食物,避免增加顳顎關節負擔;保持心情放鬆,學習舒壓技巧以舒緩並改善頭、頸部肌肉的疼痛;避免下顎劇烈運動,降低關節及肌肉拉傷可能性;養成正確姿勢,盡量避免蜷曲姿勢或側睡等習慣;短期可服用抗發炎及減輕疼痛藥物來舒緩關節及肌肉的疼痛;利用咬合板可輔助緩解緊咬牙或磨牙所造成的肌肉緊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2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在Instagram貼上搞笑照片,給心按讚的人寥寥可數;但在臉書打上幾個字,「唉心情不好!」沒多久就有一連串安慰打氣的回覆。現在許多人都離不開社群媒體,整天拍照上傳打卡,研究發現,常上Instagram的年輕人幸福感最低,可能使年輕用戶感到焦慮、沮喪和孤單。 根據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RSPH)與年...

閱讀詳情 »

腰椎椎間盤突出是中高齡民眾常見的骨骼肌肉疾病,擔任居家照服員工作長達9年的43歲紀先生,因職業關係,某天身體出現下背疼痛、腰部痠麻等症狀,坐也不是、站也不能,整條神經非常灼熱,到醫院檢查確診為椎間盤突出,在配合職能治療師復健指導後,現在已回到職場工作。台中榮總職醫科特別請職能治療師教民眾如何預防「職...

閱讀詳情 »

過敏與腸胃不適問題困擾許多台灣民眾的健康,但調查發現,多數醫師評估民眾對於過敏的認知普遍不足!有超過7成的民眾不知道過敏是種慢性病;近6成民眾不知道過敏無法完全根治。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蘇育儀醫師表示,過去從未出現過敏症狀,很可能只是尚未被過敏原誘發,因此無明顯症狀,不代表本身沒有過敏體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22歲李同學,日前抽空回高雄老家,返校後認真準備期末考,卻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隨後高燒到40度,還伴隨嚴重肌肉痠痛,導致無法正常上課,就醫時告訴醫師「很擔心畢不了業」。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患者經確診為A型流感,給予點滴靜脈注射劑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