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臉頰總覺被打巴掌? 顳顎關節障礙作怪

臉頰總覺被打巴掌? 顳顎關節障礙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陳小姐近半年來臉頰疼痛不明原因,嚴重時蔓延至耳朵附近,看了神經科、耳鼻喉科都查不出原因,最近甚至連張口都有困難,最後在牙科診斷是顳顎關節障礙。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王惠禎醫師表示,從流行病學上來看大約40%的人口有此問題,但因患者對於顳顎關節疾病的認知不足,再者病因很多,易誤以為是其他問題輾轉於不同科別,延誤治療時機。

好發於20~40歲女性

位於耳前方的顳顎關節連接下顎骨及頭顱,其關節頭上方有一關節盤,會因結構問題或外力而移位,進而導致關節頭與關節盤磨損,產生發炎及疼痛。男女發生比約為1:4,好發於女性,雖然各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生,但常出現於20~40歲。

壓力大易緊張也可能引起發作

造成顳顎關節障礙的成因眾多,通常不是單一原因,王惠禎醫師指出,壓力、磨牙或不當咀嚼等都是可能因素,尤其是處在緊張狀態,也可能造成或加重病狀。一般長時間咬嚼韌性較強或較硬的食物(如甘蔗、魷魚絲)會增加顳顎關節的負擔。某些需要長時間開口的牙科治療(如植牙、拔牙、根管治療等)也容易誘發顳顎關節障礙造成急性發炎,並常常合併肌膜疼痛及功能障礙。

張口受限、臉頰疼痛都可能是病症

患有顳顎關節障礙症的病患可能有臉部肌肉緊繃;緊咬或磨牙、下巴運動時顳顎關節發出聲響;張口受限;臉頰肌肉酸軟及疼痛等現象。也可能衍生類似頭痛、耳鳴、牙齒的磨耗或不能順利咀嚼等困擾。顳顎關節障礙是慢性的發炎反應,治療的首要目標為解除急性疼痛及症狀,並且導引身體逐步適應這些問題。

少吃太硬食物 以免增加關節負擔

王惠禎醫師建議,儘量不要吃太硬、有韌性的食物,避免增加顳顎關節負擔;保持心情放鬆,學習舒壓技巧以舒緩並改善頭、頸部肌肉的疼痛;避免下顎劇烈運動,降低關節及肌肉拉傷可能性;養成正確姿勢,盡量避免蜷曲姿勢或側睡等習慣;短期可服用抗發炎及減輕疼痛藥物來舒緩關節及肌肉的疼痛;利用咬合板可輔助緩解緊咬牙或磨牙所造成的肌肉緊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2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出現敗血症時,會使患者開始出現全身性發炎反應且合併器官衰竭病症,因此治療得分秒必爭,但檢查時,因敗血症得花時間檢測,醫師僅能先透過病人生理狀況,作為追蹤治療成效的參考,或採以廣泛型抗生素治療,但容易治療成效不佳,為了解決此情況,中正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謝文馨研發出「雙面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人造肉使用動物細胞培養 有效降低暖化問題全球暖化一直是無法有效解決的危機,為了減少使用全球能源,人造肉也因此孕育而生;作者朴英淑與傑羅姆.格倫在《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一書中指出,人造肉是指不飼養、宰殺家畜家禽,而是在實驗室使用動物細胞培養出來的肉類,又稱為實驗室培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來勢洶洶,衛福部雖然不斷宣導勤洗手的重要,但學童活潑好動難免無法落實,讓不少家長擔憂。為維護學童健康並為社區防疫貢獻心力,桃園長庚紀念醫院今年特別規劃「學童洗手訓練課程」,由院內的感染管制護理師透過影片教學,協助國小老師教導學童正確洗手,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癌症連續36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令人聞癌色變,其中大腸癌發生率是第一名,而乳癌是女性發生率的第一名。由於乳房是最具女性象徵的器官,罹癌後如乳房切除,身心靈受到衝擊,讓乳癌成為女性的心頭大患。所幸,如果是早期發現,存活率相對其他癌症來得高,國人罹患乳癌平均五年存活率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